教育領域目前的吸引點
教育市場容量非常大,人口比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大,隨便做一塊都是好幾百億的市場。另外,教育也是國計民生的消費領域,每個家庭對教育上的投入都是不遺余力的。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在北京東邊CBD金融區,住著很好的房子,甚至在順義那邊住別墅,但因為孩子上學就去中關村租房子,現在已經變成了中關村村里人,完全跟以前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另外,隨著國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增長,因為大家都意識到好的教育確實能奠定一個人的發展基礎,尤其在K12這個階段。
但在這個領域上,中國的教育體系又比較僵化,最近我們看到很多案例。我有個朋友對教育要求很高,他女兒要上學,走遍了北京的上百所學校,沒有一所學校符合自己的要求,然后他就按自己的教學理念辦了個學校。兩年前我去看,那個學校特別小,特別破,在順義,只有一棟三層的教學樓,操場跑道那一圈估計也就一百米,當時只有30個學生,都是周邊村里的孩子,收費很低的。最近我又去了,他現在有100多個學生了,收費從兩年前的1萬多塊錢,現在收一年7.8萬遠,然后明年要漲到9萬8,就那么破的學校,學費既然能翻這么高。很多家長都辭了工作專門陪孩子讀書,而且里面的老師1/4都是家長過來當老師。
大家都愿意花這個錢,那么小幾歲的孩子,上幼兒園,現在北京的平均收費三千塊錢,好的幼兒園五六千塊錢,除了上幼兒園還要上別的才藝班,還不包括旅游、吃、玩具,這些都是非常驚人的,這些投入在五年以前是不可想象得,大家覺得這些錢開玩笑呢吧?搶錢啊?但現在都已經很正常了,因為大家理解了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了教育服務的價值,如果五年前你干這些事兒肯定是死了,因為就是那個大勢嘛,而現在做就是很好的起點和機會。這就說明了,中國教育體系的問題也造就了很多創業的機會。
VC關注的三個問題
市場是沒有問題的,資本為什么一輪又一輪的投教育?這個市場是沒有問題的,這些概念他都懂。尤其學大去IPO路演的時候,我們前三頁是要講行業和CYE中國的教育,很多老外說你不用講了我們都知道,直接講你們的商業模式,而且現在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很多都是中國人,或在中國留學,他們都非常懂,市場沒有任何懷疑,沒有問題。那就看我們這個項目在市場里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和潛力,一般我們都看三個要點。
1、市場空間和潛力
你不能說自己涵蓋了全中國的教育,只能在一塊領域里深耕細作,比如在2000年初的時候,IT培訓是熱潮,那會兒你要做高端幼兒園可能沒有市場。所以,還是要看到這個市場潛力有多大,比如學大面向的是中國兩億的中小學生,那這個市場就很大。如果你說我面向的是學習有障礙的孩子,那就是個非常小的市場,除了公益基金沒人躺在你。所以定位很重要,覆蓋多少人群,這些人群需求是不是剛性的,是不是他必須去做的,這些都是對投資者非常有吸引力的。
2、商業模式
可能市場不錯,但與其它競爭對手相比,你會有什么優勢和獨特的地方?這些問題非常重要,當時學大優勢就是做個性化和一對一服務,當時市場上是沒有的,我們就可以靠這個模式創新開辟出一個新市場。而瑞思牛就牛在創造了小學學科英語新品類,以前我們學的都是新概念和劍橋考級英語。
所以,你創業的時候就要考慮有沒有運作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怎么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做大,商業模式可不可持續?
3、團隊
你有沒有能力去支撐這個商業模式,有沒有能力等到企業規模擴大以后你還能管的很好、判斷的很準,有沒有駕馭能力。這是最難的,因為人的判斷是非常非常難的,所以,現在資本就喜歡有成功經驗的人,比如他之前已經做過一家成功的公司,他只要出來就能拿到投資,這樣的人確實也容易成功,比如像季琦、周鴻祎、李學凌和古永鏘。但草根創業就非常難了,你想找資本,門兒都見不著,他們都沒有耐心聽你去講。
學大也是草根創業出來的,2006年就開始找投資,當時能我們在教育行業走的比較領先也是因為跨界,我們是從互聯網這個圈進來的,我們知道應該靠資本讓企業更好的發展。但時機不好,我們當時名氣挺小,商業模式也不成熟,所以這幾點也不符合,但提前讓投資人知道我們也是很好的事情。
當時我們在上海見投資人,辦公室外面就是黃浦江,我就想起我們的辦公室是一個特別局促、燈光昏暗的辦公室,投資者就問我們你們這是什么東西啊?這也沒聽說過啊!我們說我們是學大,然后他說,等到哪天上海所有家長都知道你的時候我再投你!我就想,到那時候我還要你干嗎?你提前去接觸,等到這個行業爆發的時候,那你就是在他的視野里,他們會先來找你。
但團隊這個事兒非常難判斷,也許非常不起眼的人最后會做地很成功,兒可能看上去各方面很好的人做地卻不成功。但總體來講,你需要有證明自己的能力和經驗,這樣也就更容易拿到錢。當然我也看到,鼎暉投資的另外一個教育項目失敗了,一個創始人是斯坦福的畢業生,另一個創們始人是新東方出來的高管,這兩個人都挺優秀的,但這個項目最后也沒成功,中間的問題很難用一兩句話講清楚。這要看創始人的格局和性格,包括是不是有包容度等等。
創業者如何融資?
1、選定目標
前面幾個問題我們都想清楚了,也做好了準備,那怎么去找融資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商業模式和定位想清楚,你要做好簡單介紹。
投資偏好。不要廣撒網找投資人,因為不同的基金是有不同投資偏好,有的基金比較喜歡教育行業,有的基金比較喜歡傳統行業。
投資額度。有的基金太小是不投的,比如少過一千萬、兩千萬美元根本不投,因為他錢太多了,太小了管不過來,因為按照他們的嚴格流程投多大的項目投入的精力都是一樣的,所以你找一兩千萬以下找太平洋、KKR沒用,而要找像華創、真格,額度上要靈活一些的,這也要研究,省得花冤枉時間和工夫。
投資風格。有的投資基金是激進型,還有的是保守型的,還有些是甩手掌柜型的。如果你只想要錢的話,你就找那種甩手掌柜型的,像徐小平,當然資金之外的支持也很重要。此外,我認為創業者要避免找每個領域都投兩家公司的基金,因為他會為了避免風險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對基金來講,這是一種風險保護,因為他會考慮制衡,但對創業者來講未必是件好事,因為你很多計劃、戰略和策略也許就會被競爭對手掌握。
2、制定策略
朋友推薦。我覺得把商業計劃書發給投資人的做法很天真的,有的人喜歡在微博上發私信,這也沒用。你最好是進到這個圈子,想辦法找朋友推薦,至少有人幫你介紹。
融資顧問。另外,請幫企業融資的顧問,他有很多基金的渠道,能幫你找到最適合你的基金,還會幫你包裝,包括商業模式上的優化和CYE財務模型的設計,當然這是有成本的,一般是要占整個融資額的3%-5%。
天使先行。你應該找一個有影響力的企業家成為你的天使投資人,一方面,這是個背書;另一方面,天使投資人有非常好的人脈和關系,他會幫你推薦給下一輪基金,這也是非常好的做法。
投資者的分類
戰略投資者。該類投資者不會要求有嚴格的財務回報時間限制,也會給你提供業務上的支持。缺點是他會有業務布局的考慮,可能就會對企業經營上主導的比較多,你要按照他的方向去做。戰略投資者可能要求控股,至少20%以上的股份比例。他要主導這個企業的經營,一旦你的業務跟他的想法有沖突,他可能就會制止。
財務投資者。相對于戰略投資者而言,財務投資者是以獲利為目的的,通過投資行為取得經濟上的回報,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套現。財務投資者更注重短期的獲利,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則不怎么關心。
財務投資者更的是指VC/PE,他們主要是為了財務回報,投了幾年后要求翻多少倍,他一般對企業干預的比較少,平常不怎么管理,但你以找他幫忙。他常常會有時間要求,幾年不上市,你就要回購他的股份。或者你要上不了市,有個拖帶權條款,他要賣的話你要跟著我賣。這就是VC的風險和回報考慮,但其實是沒有用的,因為一旦上不了市,說明這個企業也已經不怎么樣了。所以,我認為包括對賭協議這些在內的條款都是沒什么用的,因為真到那一天,大家都輸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