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成熟的大公司,創業公司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創業者和員工的關系往往更為緊密,層級也不會太復雜。
事實上,當涉及到小規模團隊的管理上,很多創業者做的并不合格。創始人在向團隊傳遞正能量的同時,必須承擔更多的壓力;而作為員工和團隊,在公司發展的任何階段都希望管理層保持一定透明度。但是屁股決定腦袋,雙方心理狀態的不同、創業出發點的不同都將影響到管理層和員工層的溝通效率。
管理企業,關乎心理學,關乎職場規則。內容編譯自洛杉磯著名投資公司Upfront Ventures前高級合伙人Mark Suster關于創業企業管理的一篇深度案例討論——創業公司CEO到底該對他/她手下的團隊有透明?
創業公司CEO,究竟該對你的員工有多透明?
CEO透明化管理——現代企業制度下,這聽起來沒什么好爭議的。可是,CEO應該向他的員工透露所有的事情嗎?
當然不是。透明度,其實是個很難寫的話題。現如今,在創業圈這幾乎成為一個共識——完全透明是正確的。我并不敢茍同。
討論前我先聲明一點:我使用“CEO”作為“創始人共同體”的代名詞,既可以代表幾位聯合創始人,也可能僅指公司老大(至少,在你的核心管理層內部保持完全透明這一點我是承認的)。
創業者“三怕”
你既然冒了創業這個大風險、辭掉全日制的工作,看起來這個決定本身就像臨崖一躍。創業這件事本身比大多數人認為的更刺激,更讓你如履薄冰、心存恐懼。
為什么創業讓人害怕?因為一瞬間你會明白,你必須開始面臨眾人的評判。
首先,你可能是為了“向別人解釋為什么”而害怕。你的父母想知道你到了犯了什么渾、辭掉了Google的工作?“寶貝?這個工作不是價值連城嗎?”
——“是的,老媽。但我待的地方是個很大的團隊,他們想的就是怎么讓搜索算法能再取得一點小小的發展。活不錯,我明白的,但現在是時候讓我嘗試一些更需要上進心的東西了。”
——“這樣啊,好吧小子。但是你不打算明年結婚了嗎?你拿什么籌辦婚禮呢?”
而你的同齡人會嫉妒你最終做的事情,因為這是他們一直想做但是沒做的。畢竟他們發現,扔掉金飯碗和可預測的將來太難了。他們可沒有耐心聽你的宏偉構思。“什么?你離開我們的團隊想實現那個想法?一個幫你找酒吧和飯店更方便的工具?這類東西有成千上萬吧?”“是的。但我的有所不同。我最終實現了突破。”
第二,你還會因為錢的問題而害怕。你的風投可能很早就慫恿過你,他們對你說,“兄弟,我將很樂意第一筆給你投個25萬美元。你什么時候想離開就給我打電話。”然而,一旦你開始創業——當他們聽說你真的開始著手干的時候,他們會深深地嘆一口氣。“小伙子,你這樣的項目我們去年見了有一個連。我們在2005年投了一個,賠慘了。不好意思了。”
如果你拿不到投資,你奴隸般辛苦工作從牙縫里“為將來”省出的4萬美元將逐漸減少。
好吧,對創業開始的你來說,上面這些還不算什么事。
事情的后來,你開說服你的同齡伙伴辭掉他們讓人羨慕的工作加入你的陣營。你開始說服你的好伙伴將他們省吃儉用攢下的積蓄當作天使資金支持你。
現在,你拉起了一個基本成型的隊伍,技術小組成員在夜晚和周末工作來節省開支。你東拼西湊湊夠了一輪天使投資,但還不夠給自己發一次真正的工資的。你有很長的路要走,九個月的時間就像一生那么長,但考慮到你花了多長時間推出你的V1產品(5個月),你花了多長時間籌集第一輪投資(3至4個月)),這段時間就不算什么了。這時,你開始第三個害怕:你怎么能讓剛推出的產品吸引到人氣?
創業心理學:CEO要替團隊吸收壓力
因此,作為初創企業的CEO,你必須時常的停止懷疑。或者就如我對創業新手說的,你必須盲信你將會走上成功之路。要是你無法承擔這種“事事小心”的狀態,要么你將一事無成。
一個小心的人,不會在Twitter IPO前夜勸說人們離開Twitter,喊出“加入我們的事業”的口號。一個小心的人不會站在臺前對一大群觀眾說她將改變世界,而私下里卻納悶她該死的團隊什么時候修理好產品漏洞以便能真正上市。“我們,正在應對價值1萬億美元的全球市場!那太低效率了。我們,擁有突破性技術。要改變世界,我們僅需您的50萬美元!!”
一個初創企業的CEO職責是吸收壓力,這樣團隊就不必面對壓力。這就好像,她的工作是“每天露面”,即使男朋友剛同她分手。
創業者必須是樂觀主義者,因為沒有理性的人真正相信過你,可以把打車應用Uber發展成今天這番驚人的規模。一個理性的人會認為出租車組織和規章會讓那變成不可能。
我曾經寫過幾篇關于情緒管理的文章。很多人的情緒并不會對他人如實相告,甚至難以置信的內在壓力不僅會讓人消沉,有時候會讓人做出如《自殺的創業者》般的極端舉動。往往最棒和最堅強的創業者能夠克服各種壓力,抱著樂觀主義向前行進。也許是“天真的樂觀主義”——但事實上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與大多數人不盡相同的是,創業者的頭腦常常保持極度興奮,他們有更強的能力接受模糊性和承擔風險。他們不會害怕個人失敗,不像其他人那樣那么怕丟臉。
作為創業者,你需要承認是你極度渴望了解自己數據、知識儲備的全部水平,而大多人(比如你的員工)并不想。
這種創業者和員工之間的關系,有點像公眾之于恐怖主義環境下的安全分析專家。公眾的心理是,我們也許不想了解他們掌握的所有事情,只需要他們努力工作來保護我們的安全就夠了。
你應該對你的員工有多透明?
當然,創業公司的CEO還必須具備一點素質:開誠布公。我就同其他人一樣相信透明的價值。但是完全透明是大多數人認為他們想要的,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我想給你提供幾個有細微差別的例子:
1、融資和并購
在企業初創階段,如果你能在早期產品推廣、籌資和公共關系取得成功,你有可能引發潛在買家的“內在興趣”。很難分析出那些只是試探或了解情況的人的真實興趣。你嘗試著禮貌的打電話并表現得成誠懇懇——我們中大部分人喜歡聽到奉承,不是嗎?也許這可能是一個真正的金融寶庫。
然而,在你頭腦的另一面你是個現實主義者。你知道這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坦白地說,你沒有辭掉工作追尋你12個月后作為一個創業者在收購雇傭中叫賣的夢想。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