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UC優視創始人、總裁 何小鵬 整理 | 顧雋華
我一畢業就進了亞信,那時還懵懵懂懂。最早學的是計算機,導師推薦了3家企業,除了亞信,另外兩家是國企,類似電子商務認證中心。導師帶了一車學生,想去哪個企業面試就在哪兒下車。車子最先開到亞信,4個人了下車。導師說:“你們想清楚啊!苯Y果有兩個又回車上了。亞信面試了包括我在內的兩個人,另一個人沒通過。當時亞信是美資外企,另兩家是國企,而我對國企一點也不感冒,所以我去了亞信。
人生就是跳下車的一瞬間,到其他地方去的同學后來也有創業的,但是都不成功。有的因為在國企待了幾年,勁頭兒全消耗了,也學不到什么東西。
我在亞信做過很多部門。剛開始在開發部,后來運維、測試、客戶服務、售前、售后都做過了。亞信在我加入的第二年上市,當時頭兒給了我一張紙,說:“小鵬,你一來就有一套房了。”那時的房價還是4000塊錢一平方米。亞信的股票第一天上市是120美元一股,上市價是20美元,相當于一股賺了100美元。我拿到1500股,折合10萬美元。但這是剛開始的時候,過了半年股價就從120美元跌到了30美元。等到我可以套現的時候,一股就只賺幾塊錢了。我總覺得還會漲上去,誰知道它從接近30美元跌到了4美元,F在這張紙還在我手上。后來,UC設計股權的時候,我還把這張紙找出來學習了一下。
創始人離開公司,期權不應該保留
能者居上,是UC一個很重要的文化。剛創業時,我們都沒有考慮什么細節,(俞)永福進來之后,就定了一個規矩:如果我們做到1000人或更大,發現沒有能力再做得更好了,就請更強的人進來。這點是大家都非常認可的。如果我們做到1萬人甚至幾萬人,就要請一些非常優秀的人進來幫我們,像騰訊的劉熾平等,因為把公司往前推進才是我們的目的。
我們統計過,2007年1月,UC員工有19個人,到2008年年底有200多人。理論上,那兩年招的員工經過五六年的成長,如果足夠優秀的話,都該成長為中高級管理者或核心骨干。
公司越小越好管理,越強的人越好成長。你在一個坑上插一個蘿卜,這個坑一年長大了一倍,但蘿卜長不大。當你在一個坑上插兩三個蘿卜的時候,蘿卜之間一定會打仗,但你要是把蘿卜全拔掉,老員工就會覺得公司大了,變復雜了。這種問題讓沒有足夠經驗的人處理是很難的。
當創始人離開公司,我認為他的期權不應該保留。多玩就是這樣,會把老期權清掉。UC在過去做了很多并購,也有少數比如第三、第四號員工不愿意跟著并購公司一起過來,就把他的股份套現賣了。我們內部有一個員工用10萬元買了UC的股份,當時一股還不到1塊人民幣,現在都多少倍了?不愿意留下的人賣股份,員工、高管或天使投資人都搶著買,因為提前退出的人的股票一定會有些折價,而他也愿意賣。網易也有這個故事:最開始做《天下》的兩個人要把這個游戲賣給網易,一個人拿的全是網易的股票,那時候網易的股票快跌成垃圾股了;另一個人拿的全是現金,他后來再開了家公司還是賺錢的,但他辛辛苦苦幾年還遠遠比不上那個拿著網易股票的人,因為后來股票是上漲的。
我創業的動機也很簡單,就是出于“貧下中農”的“嫉妒”。我當時在亞信的老板是廣州人,2001年時一個月賺5.2萬元,據說已經是廣州交個稅最高的人之一了。我跟他比差得太遠了,總覺得沒可能做到他那樣。這是一個潛在的底層的動力。當然其中還有很多故事,比如我曾投了一份簡歷到惠普去,人家不理我,然后我就選了幾個方向,找了梁捷(UC聯合創始人)去創業。
當時的想法比較簡單、淳樸:自己的能力在那個情況下也發展不上去了,想要改變生活、提高能力,那么創業5~10年后一年賺的錢就能抵得上這些年賺的錢。但是如果能力不提高的話,現在賺多少、將來還是賺多少。所以,要往遠看。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往近看,太關注現在的價值和利益在什么地方,其實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美的。當時我怎么賺錢都賺不到5萬多元,因為差得太遠了,我只有幾千塊錢,所以我也不在乎為多賺個一兩千而去打工,覺得沒有意義。還不如把能力提高,也許將來還有一搏,這是當時真實的想法。
從丁磊到雷軍
跟李學凌認識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我們創業時沒有辦公室,丁磊就把他的辦公室借給我們。李學凌的辦公室在丁磊的辦公室隔壁,他跑過來問:“你們是誰?怎么用這個辦公室?”然后,我們就經常跟李學凌在他辦公室里聊天。他當時在網易管新聞,聊了之后對我們很有興趣,就給了我們一些支持,比如,怎樣更好、更快地訪問網易新聞。他離開網易后,就把永福介紹給我們了。
我們在亞信時,與丁磊有競爭,他做郵箱,我們也做郵箱。騰訊后來做的QQ Mail也是我們團隊的人出去做的,其中在張小龍那個團隊。丁磊對做郵箱的同行既有一點點敵意,又有一點點配合。后來我們做了兩個產品,一個是UCMail,另一個是UCWeb。丁磊他們一使用,感覺還挺好,后來一問才知道是原來亞信做郵箱的團隊做的,就約我們出來喝酒。我們就這樣認識了丁磊。實際上,他算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天使,但是他不要股份,只是借了我們那一塊地方。
丁磊在后期思路上有一個很大的改變——對移動互聯網不看好。為什么不看好?因為2005~2006年時,丁磊是全國首富。有一天我和他喝酒,他接了個電話,突然面色很不好,說要趕著飛走。后來他的秘書告訴我,丁磊那天是飛到某一個省去見該省數據處的一個處長,被訓了一個小時的話。丁磊覺得這個行業是運營商控制的行業,就不是很喜歡,想退出。我們曾期望丁磊成為其中一個股東,也愿意給他一些股份,但那個時候整個網易的策略都在改變。不過丁磊后來還是給了我們很多支持和建議,我們很感激。
UC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很多貴人。一個貴人又帶來下一個貴人,沒有丁磊就不會認識李學凌,沒有李學凌就不會認識永福,沒有永福就不會認識雷軍。這是一串一串的人,所以創業成功還要有點運氣。在很多轉折點,你遇到合適的人,而他們又剛好對你有點興趣,給你一點點幫助或者建議,所以我后來覺得人脈很有價值。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