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有沒有、看起來爽不爽被馮鑫視作視頻服務的兩個重要核心競爭力,在他看來,有沒有完全是靠錢燒購買版權來實現,但是看起來爽不爽完全是可以靠產品技術創新來做的。
馮鑫回首創業路:如何邁過管理百人團隊的坎兒
“公司發展到了100人一定是個坎兒。”這個坎兒,馮鑫總結為,是公司規模擴大帶來管理方式上的失誤、以及對核心戰略的“偽重視”,它曾使得暴風影音錯失由播放器向在線視頻轉型的最好時期和機遇。
“只做播放器是沒有什么市場價值的,從2006年起,暴風便定下發展方向,用客戶端的方式提供包括點播和直播在內的完整視頻服務。”馮鑫表示,“暴風不是戰略方向沒去選的問題,我們是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我管它叫偽重視。”
百人團隊中,創始人要“沖鋒陷陣”
從最早在酷熱科技公司便謀劃轉型算起,馮鑫先后找了四撥人負責包括P2P技術在內的在線點播項目研發,但耗費了整整四年時間后直到2010年底,暴風才開始能真正提供成熟的在線視頻服務。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對此,馮鑫曾一度歸咎于技術團隊的失職,但其在2009年和2010年不斷反省后卻又認定,這是身為CEO的他的責任。
由于不是技術背景出身,馮鑫第一意識便放棄了親自牽頭相關研發項目的想法,并在隨后不到四年的時間先后更換了從光芒科技、雅虎中國、迅雷等公司挖來的四個不同的項目負責人,而每個負責人都只做了半年時間左右。
為什么項目負責人更換如此頻繁?馮鑫表示,原因很簡單,項目做不出來。
當時由于缺乏有針對性的的檢查和考核節點,對相關項目進展沒有及時的跟進和驗收,導致研發團隊目的性和工作壓力不足,暴風的在線視頻項目進展緩慢。但暴風當時對此并沒有深刻的認識,而是簡單把原因歸咎于負責人和團隊的能力不足。不停變更負責人的處理方式又導致了新的問題,新任幾乎都會推翻原來已有的產品重新研發,更降低了工作效率、延緩了項目進展。
“其實即使我不懂研發,如果我當時來牽頭這個事情能盡快做出來概率是非常高的。”馮鑫認為。當然,馮鑫沒有親自去抓在線視頻項目的研發,和暴風當時的管理結構改變也有直接的關系。
馮鑫回憶說,當2006年底暴風規模變大、公司過了一百人以后,設立了分管各項事務的副總裁,而這讓他感到迷惑,因為每件事都有一個分管副總裁在負責,意味著創始人脫離了一線,但如果越級指揮又可能會被視作對下屬和管理體系的不信任。
“其實雷軍以前提醒過我,他說公司發展到一百人一定是一個坎,只是沒具體說清楚,沒想到后來這個坎真讓我跌了一個大跟頭。”馮鑫苦笑著談起這段七年前的經歷。
經歷此次挫折后,馮鑫在隨后的反思中對創業有了新的認識,他認為,作為創業者應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親力親為,所有的事幾乎都自己干,一百人之前基本都是這個狀態;第二階段是沖鋒陷陣,對于公司最重要的幾個目標任務應該沖到一線去。而很多創業者此時卻以為自己已經成為掌舵者了;第三階段則是保駕護航,當公司規模到了千人級別,創業者可以充當教練和戰略瞭望者。
“我覺得第二階段會持續很久,比如現在的雷軍和周鴻祎,他們都是屬于沖鋒陷陣的狀態,把精力都投入到公司眼下最重要的業務上。”馮鑫說。
不過,馮鑫并不認為別人的創業經驗教訓會給新的創業者帶來很大影響,“技巧容易學,道理不容易學。當你迷路時,如果有人一巴掌把你打醒了,你也就明白過來走上正途,但事實上,當你成為老板后卻很難有人來打你這個巴掌了。”馮鑫表示。
除了前文所述,一位暴風影音員工則向騰訊科技透露,暴風在轉型提供在線視頻服務的過稱中,還遭遇了另一個挫折,即客戶端后臺進程開始了頻繁的聯網行為,插件和功能開始增多,無法像視頻網站采用貼片廣告、急于商業化又不斷自動推送廣告彈窗,商業利益和用戶體驗的矛盾激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