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不成文的規則:要成立一家初創公司,你需要構建一個產品,而開發產品必須要一些會編程的人。
這可能意味著初創公司要去努力尋找一個技術聯合創始人,學習如何編程,或者甚至要去構建一個“精益最簡化可實行產品”。在傳統觀念里,如果你沒有技術實力,那么你就和一個使用PPT的小年輕差不多。
不過,有許多初創公司用自己的方式,低調地反駁了這種傳統觀念。
他們的技術實力不強,甚至根本不會編程,但還是擁有了自己的首批客戶。這些公司一開始并沒有選擇那些天花亂墜的技術,他們選擇了成本較低的在線工具,比如在線表格,拖拉式網站開發工具,WordPress高級插件,以及一些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
他們選擇的方法,是全方位的服務客戶,特別是他們的首批付費客戶。
最重要的,和他們絕大多數同行不同,這些弱技術初創公司把他人花在開發產品上的時間,用在了經營業務上。
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專注在服務客戶,而不是構建產品
成功的企業創始人都知道一件事:服務好一個客戶比開發一個產品重要的多。
當你決定創業時,這個概念必須要深入到你的思維之中。絕大多數創業者會局限在開發產品之中,往往忽略了創業的真正目的,那就是為客戶解決問題。
筆者在此引用Ben Yoskovitz的一句話來說明這一點,
“客戶根本不在乎你是如何搞定問題的,客戶只希望你所做的,可以解決他們問題。”
用人代替技術
想想你創業時那些最困難的事情,這些困難的事情都緒要最復雜的開發,也要你去做一些沒有人嘗試過的創新。
有人能手工去執行這些工作嗎?
對許多初創公司來說,下面才是獲得巨大成功的秘密:
David Quail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軟件工程師,他希望可以解決一個終極問題:用郵件安排會議。
起初,David的想法是構建一個人工智能工具,這個工具可以閱讀電子郵件鏈接,并自動安排每一件事。但是要實現這個想法可能需要花費數月,甚至數年時間。
那么,如果要盡快推出業務,他的捷徑是什么呢?他簡單地為客戶們設置了一個電子郵件地址,然后“抄送”轉發給他的郵件,這種手工方式立馬就收到了效果,至少,可以讓David知道哪些客戶愿意為自己的產品買單。
過了一段時間以后,David實現了許多功能服務自動化,但是在做這一切之前,他已經知道自己推出的服務有清晰的需求,當然他現在也開始獲得收入了。
另一個例子-----交易平臺:
Tastemaker是一個聯系室內設計師和房主的服務平臺,設計師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掙一些外快。一開始Tastemaker構建了一個室內設計師清單,這些人都有賺外快的興趣。
之后他們通過自己的人脈網絡,找到了需要室內設計幫助的用戶,Tastemaker提供牽線搭橋的服務,并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Tastemaker公司創始人使用筆和紙來解決他們客戶的需要,與此同時,他們構建了自己的在線平臺。
你可能聽說過許多有名的故事,比如ZenLike和Tastemaker,還有Groupon、Yipit(獲得730萬融資)、Aardvark(被谷歌收購)、以及Diapers.com(被亞馬遜收購)。
這些公司在起步之初有什么共同點嗎?所有業務的核心,其實并不是那些高深的算法,你會發現,這些企業成功的最大秘密,就是CYE創始人自己,那個在幕后努力工作的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