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孵化器在各類的商務項目考察中異軍突起,一大波來自科技創業園區的考察團紛紛逼近美國的各種創業孵化器。除了卯足心力希望給自己的園區引進項目之外,他們也開始認真研究各地有名的初創企業孵化器,積極向這些成功的孵化器取經。
孵化器真正的快速發展,來自于90年代起風險資本的推動,以及創業成本的降低(互聯網的發展是重要原因),F今的孵化器不僅為創業公司提供辦公環境,還有設立初期的種子投資,并提供初創公司需要的法律、公關、咨詢等服務。
而初創公司需要將一小部分股份為代價,入住孵化器并開始為期3個月到1年的孵化期。好的孵化器為初創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可忽視的幫助,如YC (Y Combinator) ,Techstars, 500 startups等, 每次開放申請的時候,通常會有上千個項目來爭奪十幾個孵化席位。既然孵化器能引來如此出初創公司的追捧,那么到底有哪些方面是可以值得國內園區的借鑒?
導師(Mentor)機制
初創團隊在初期,得到好的導師的指導,并且得到導師的相關人脈資源的支持,對產品、市場,后續融資都會有顯著的幫助。所以大部分的孵化器網站上總會很自豪把自己名下的導師資源一一羅列出。除了掛名之外,這些導師都擔任著和孵化器親密接觸的任務。洛杉磯目前最活躍的孵化器之一LA Amplify,每周都會舉行一個導師分享會,請在業內有名望的企業家、投資人來分享經驗,并對其孵化的公司進行指導。分享會通常也會開放一定名額給外面的創業者,也逐漸成為了孵化器吸引項目,建立口碑的手段。
LA Amplify附近的另一家孵化器 Launchpad LA(全美排名前5的孵化器),更是設立了導師的下午茶時間,以便幫助創業團隊和導師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導師機制對于創業者來說的價值顯而易見,對于導師來說,也有不少好處:一些導師本來就是投資人,作為導師就可以更容易和創業者建立合作,抓住投資機會;有些導師的資源會對初創公司起到很實質的幫助,就可能獲得一定的股份。國內園區應該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把有經驗的企業家、投資人組成導師團隊。比如像歐美金融城,由于地處杭州,就很容易邀請到阿里巴巴的高管們來指導其孵化的創業公司。
結合優勢產業
除了很多涉足眾多領域沒有限制的孵化器外,更多專業性的孵化器越來越受到創業者的親睞。比如1996就成立在洛杉磯的創業孵化器 Idealab,就是一個結合地緣產業優勢非常好的例子。他們孵化的項目基本集中在三個方面, 軟件、機器人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理由是他們與加州理工、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等毗鄰,有非常好的地緣人才優勢。
這家孵化器在過去將近20年孵化了120多個項目,其中超過40個被大公司收購或者上市,有著相對很高的孵化成功比例。最近他們也在拓展設計類項目的孵化業務,也是依托了美國設計藝術中心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這所全球最好的設計院校的支持。在美國,創業者們在挑選孵化器的時候,很注重其專注的領域。如果一個孵化器關注的產業太廣,往往會被認為不夠專業。所以,國內的一些創業園區,應當與本地的優勢產業結合,因地制宜。這種結合,也會為園區樹立自己獨特的品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