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務及財務:
54. 請一個不貴且愿意協助的法律顧問,讓股東們重視法律約束而不是酒肉之盟。
55. 與重要合作伙伴的合同協議及其簽署最好由公司法律顧問認可。
56. 如果有創造性的技術,要及時通過專利、著作權等知識產權形式保護起來,也許還能幫你申請政府補貼。
57. 如果公司業務范圍涉及到專營或壟斷企業利益的時候,做個全面的法律法規問題診斷非常有必要,比如是否需要衛生許可/醫療器械認證/資質認定等,問題要及時規避。
58. 創業前期的財務還是創始人自己做吧,活兒不多,又沒有收入,就是打開電腦從自己賬戶上劃錢出去,記錄個流水。如果公司注冊了,那就讓代理公司協助做個外賬。
59. 創始人一開始就要有財務概念,學會基本的財務常識,在別人指導下能獨立進行簡單的財務管控。
60. 如果有融資請一個專業一點的財務是很有必要的,投資人一般也會這么要求。
(九)批量及供應鏈管理:
61. 與供應鏈做朋友,無論他是不是土豪老板,不要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是客戶,就要當人家大爺,有時候也許你得叫他們大爺,所以還是做朋友比較公平。
62. 要大批量,就得直接面對各個供應商,不能圖方便好玩兒,淘寶上搜一堆便宜零件回來,要么經常會規格不對,要么再想要的時候卻斷貨了,甚至店鋪關門了。
63. 每個零件的供應商都是個圈子,如果是重要零件,就需要你打進圈子獲得資源支持,君不見雷教主經常跟高通的高管一起混么?
64. 確保你的市場計劃與供應鏈的計劃匹配,不然你會經常賣期貨,是鏈條它就容易斷。
65. 如果你信譽度不錯,你還可以讓供應商賒賬一段時間,這樣你就可以把鈔票留著自己公司周轉,再給供應商,這是賣硬件產品的一大魅力,很多時候資金周轉不是問題。
66. 當然,遇到高通這樣的江湖霸主,你可能得提前幾個月把滿當當的錢袋子提到人家府上做個登記,然后月底求人家給施舍點吃的。
67. 做軟件的公司都喜歡輕資產運營,那么找一個供應鏈管理企業幫你打理也不錯,只是要找對人幫你打理。
第三部分:發展與提升
(十)品牌、營銷、銷售、市場
68. 品牌是一個公司的形象和價值體現,只要告訴人家你是誰,要干什么,就已經初步建立起你的品牌雛形了。
69. 品牌的訣竅不在于申請很多商標,而在于搞清楚你做的是什么,有什么價值,為什么用戶需要你,與別人有何不同,這是品牌的關鍵——品牌定位。
70. 沒有品牌,就自動會被歸類到無名山寨,用戶不會分辨,也不會花時間去分辨。
71. 營銷就是將品牌通過各種手段兜售出去,讓用戶知道你,手段無不用其極,注意分寸就好。
72. 有獎轉發和大V轉發已經不靈了,笑點尿點也看厭了,營銷是需要不斷推陳出新變革的,但好的“口碑”就是最好的營銷,似乎幾千年沒變過,最值得繼承發揚。
73. 軟硬件產品,需要同時考慮線上、線下的營銷和銷售差異,并有益結合起來,自家人不要先打起架來,自亂陣腳。
74. 市場研究是個非常關鍵的工作,了解用戶了解市場,然后才有最佳的決策,市場研究貫穿產品的出生、成長、死亡的各個環節。
75. 創始人不一定要懂市場,但一定要找到懂市場的人。
(十一)商業模式淺析:
76. 周教主說的很有道理:“商業模式包含四方面內容:產品模式、用戶模式、推廣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要怎么去賺錢”,軟硬件產品更是要考慮賺錢,因為有硬性成本抹不去。
77. 商業模式一定要簡單、可行、切合實際,有成功的案例參考最好,而不是那種一個金點子就能改變世界的奇思妙想,“閱后即焚”這類僅限于App,硬件產品很少見這么輕易就成功的。
78. 商業模式包含好的運營思路和方法,如果不懂運營,再好的商業模式也都是死亡模式,融資也只會加速死亡,或死得更響亮。
79. 商業模式需要創新的“互聯網思維”,即使最近各種“嚴打”,但道理跟多年前沒變。
80. 要打造自己和團隊都覺得靠譜可行的商業模式,而不是為著討好投資人而訂制的假大空戰略,雖然投資界魚龍混雜,但“人傻錢多”的事總是不會被你遇到。
81. 商業模式確定之前可以像辦特區那樣先行先試,確定之后還必須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而及時調整,確保它是活的,不是死的。
82. 某些預言家喜歡吹噓硬件免費,當然會實現,但也不用擔心,至少在缺乏好硬件產品的當前,用戶會為好的產品付錢,還沒有為軟件服務付費的習慣,所以先舍點成本做個好的產品才是正道。
(十二)瞎扯一下融資:
83. 如果先有錢,再有創業,這是創業者的夢想。沒有人會拿一只雞蛋給公雞孵,得把自己打造成為能生蛋的母雞,蛋和小雞就都有了。
84. 融資的過程會是曲折漫長的,也有峰回路轉,要有波瀾不驚的心態,不然容易走入一個個投資人圈好的鉆石坑里面出不來。
85. 首先得做足夠的自我評估,足夠自信,然后才能上臺面。
86. 除了要融到資金,投資方的背景和手上的資源是個不容忽視的要素。
87. 融到的錢要用,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母雞變火雞,融資才有意義。
88. 如果生存成問題面臨倒閉,就別浪費時間去融資啦,趕緊承認失敗或轉行或上班去吧,投資方可不是壹基金,純商業角度看跟某某會更接近。
(十三)足夠重視團隊及管理:
89. 如果你是一個軟硬皆通的極客,那么恭喜你,做個獨行俠最好,這樣就沒有溝通煩惱了。
90. 團隊包括跟著你赤腳下田的兄弟,還應該有一幫在背后支持你的小伙伴們,在必要的時候你還可以去拉他們下水。
91. 如果是初次創業,建議找一個創業導師,在團隊建設和磨合上可以給你們經驗,甚至某些時候是團隊內部的和事佬。
92. 創業不要只找同事和熟人,一個多元化和多層次的架構容易配合協調,減少某些原有的缺陷,有利于長期發展。
93. 按絕大多數的經驗,均分股權結構最容易散伙。沒有絕對的公平,最好的結構是金字塔,相對集中能提高管理效率。
94. 如果都是技術和業務合伙人創業,早期股權最佳方式是按投入金額和必要的資源貢獻大小而分配,不投入資金和資源的,只有技術入股的,盡可能通過期權激勵,特別是軟硬件創業需要的資金還不小的時候,更考驗決心和毅力。
95. 公司應該有各種聲音,多元化思維,但主旋律只有一個,那就是創始人或大股東,如果沒有這樣的靈魂或領軍人物,那么純民主決策的做法只能是危機重重。
96. 分配好早期股權,也預留好期權,團隊是需要不斷增長的,給以后留點想象空間。
97. 初期的團隊寧缺毋濫,缺一個可以找人接替,多一個人要離開,團隊容易離心離德。
98. 某些技術崗位,找個靠譜的人先兼職再入伙也不錯,在兼職期間還可以相互磨合一段時間,合適的時候再全職合伙。
99. 如果自認為經驗不夠,最好的方式是參與到別人主導的創業中去,大多數創業經驗都是從合伙創業中學來的,一下海就成功畢竟是少數。。
后記:第100條軍規:規矩是用來打破的,最重要的是自身的思考和踐行。如果夠牛B,輕易將前面的99條軍規都踩在腳下,還能站著把錢掙了,那一定是整個軟硬件創業大軍的靈魂人物,絕對稱得上中國的“喬布斯”誕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