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整個互聯網都在回歸本原,讓以前看上去極簡單的點產生爆發。我在管理的時候,反復使用這個原則——“目標、路徑、資源”,這是管理的三段論。 本文有點長,給大家提個醒。之前也寫過相關的文章,但發現篇幅太短,問題沒說透。對讀者來說,閱讀感受也打了折扣。所以,這次把自己的管理心得一氣呵成放出來。只要你耐心讀完,相信會有點啟發。歡迎大家拍磚討論。 從根本上講,一個公司的最大瓶頸是CEO自己,如果CEO自己不能成長,他就不可能帶領這家公司走向更大的機會。 不過,光有CEO的成長是不夠的。一旦團隊沒有跟上步伐,必然出現業務的崩塌。因此,CEO的管理方法顯得尤其重要。 但是,互聯網公司的管理不像傳統的生產線管理,互聯網公司要求每個人的目標都必須很明確。 我們先從一場經典戰役說起。 解放前夕的三大戰役中,國共兩黨在遼沈交鋒。東北靠近蘇聯,工業基礎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雙方把所有精銳都派到了東北。 當時東北成了中共第一個在全國形成局部戰爭兵力的地方,只要打一場大戰,解放全東北,進而就能解放全國。 林彪帶兵打長春和沈陽,但長春打了半年沒打下來。錦州、沈陽、長春這一線是著名的關寧錦防線。從明朝開始,這條線兩邊都是山,只有錦州是唯一入關口。林彪想從大城市打,最后進軍關內。但這種方式會給國民黨守軍留下逃回北平的機會。 毛澤東要求林彪帶兵直接切入錦州,先把錦州拿下,再拿東北,最后干掉所有的國民黨部隊,解放全中國。但是,攻打錦州非常困難。錦州有一個城叫營口,國民黨可登陸營口,直接增援錦州。同時,華北的傅作義軍團也可從長城沿海直接攻擊錦州,而且國民黨還有50萬大軍候在北平。如果錦州沒打下,等國民黨兩邊援軍一上來,沈陽再頂上來,我軍很可能被反包圍。 林彪一輩子以謹慎著稱,不打無把握之仗,錦州之戰兇多吉少,他非常猶豫。后來,毛澤東給他發了十幾份電報,下令一定要打,否則東北戰役無法解決。后來,林彪被迫受命攻打錦州,帶了所有部隊傾巢而出,拿掉了錦州。 錦州一被拿掉,沈陽和長春兩個城市立刻土崩瓦解,全國的解放時間從五年縮短到兩年多。其實,這就是一個地方解決了全中國的戰斗。 我反復想,林和毛的差距在哪? 林彪也是世界級的元帥了。我覺得差距就在于打不打錦州這個簡單的目標點上。這個點看上去很簡單,但是敢不敢做出這個決定非常困難。 作為一個統帥,你有沒有可能找到你自己產品上的“錦州”,去找到這個點,把目標樹立起來,然后竭盡全力去打,這點非常重要。 再來看另一場戰役。 二戰時期,斯大林肅反,為了排除異己,上臺后把蘇聯高達80%以上的高級軍官全部殺掉,集團軍的首腦基本被殺光。希特勒激動得恨不得授予斯大林“鐵十字勛章”。因為一個軍隊的戰爭,即使這個高級將領在戰爭中帶領殺敵,死亡率也不可能高達80%。當時希特勒說了一句話:蘇聯是“沒有獅子的鋼鐵巨人”,就是懦弱的鋼鐵巨人。 之后,當德國和蘇聯打起來的時候,由于大部分集團軍被干掉了,蘇聯提拔了很多戰斗英雄。有一個戰斗英雄是團長,一年之內連升五級,變成集團軍的司令。此英雄是攻堅一把手,按理說作為集團軍司令,必須第一時間找到突破口,但他不是。他的集團軍70多萬人被圍時,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砸掉電臺,防止被敵人偷掉。一砸掉電臺,70萬人找不到他,沒有命令。最后他抱起炸藥包,沖向敵人的坦克,炸藥包響起,集團軍長粉身碎骨。他死了沒關系,關鍵70萬大軍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全部投降。 所以,德國進軍那么快,除了蘇聯沒有做好準備之外,與它缺乏高級將領,沒有戰略目標有非常大的關系。 雷軍有一句話非常有道理,他說,“你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有時候,我們花在目標思考上的時間太少。思考目標這件事很難,我們不愿意去思考,一味地埋頭干活。其實,我們不過是用戰術的勤奮掩蓋了戰略的懶惰。 回到互聯網公司的管理。 互聯網公司和以前的傳統行業不一樣。傳統公司比較靜態,一個崗位可以干十年,工作基本不變。只要位置沒有升遷,崗位職責幾乎不變。CEO批倆文件,年終做個預算,年底一看10%的增長,大家都很開心。這是傳統的公司。 互聯網公司的管理,要求我們必須主動梳理目標,根據自身所處的不同層級,思考不同目標,而不是沿用傳統公司“以執行為核心”的方式去思考。 你必須想清楚目標,然后才能去求勝。 “目標”要極簡,要聚焦 我記得,2012年我們開始做獵豹瀏覽器,花了那么多心血,最后發現還是搶票最有效,其實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點。但情況往往是,我們很難確立一個目標。這該怎么辦? 首先,這個目標要盡可能簡單,簡單到說出來白癡都能聽懂,這才是靠譜的目標。實際上,找出這個點非常非常難。尤其在公司層面,要做出幾個重要且簡單的目標點,比你想象得還要困難。 其次,這個目標必須聚焦。要知道,目標不能聚焦,路徑和資源也都無法聚焦。 雖然互聯網公司強調小組化,但小組化的前提就是目標的聚焦化。圍繞一個目標去組成小組,想好目標以后,圍繞這個目標規劃一系列路徑。在這個路徑里,把每個小組布置上去,也就是你的資源。就像要先決定打錦州,然后就知道哪兒要布一個縱隊進行攻克,哪兒打后援攻城墻。 所有的聚焦都源于目標,想不清楚目標就無法聚焦。我們最怕的結果是什么?是每個地方都買一點保險,這是我跟很多人交流的感受。 大家都認為也許多試試就出來了。請放棄這個幻想,試是試不出來的。你自己都想不清楚,你怎么憑幾個人就試出來了呢?必須在運動中找機會,要在各種星星之火中找到燎原之勢,這就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責任。否則都等它長成參天大樹了,還要你來管理干嘛。早期摸方向的時候,是容許一定嘗試的,但要盡早找到目標點,實現路徑、資源的聚焦。 如果以上方法都試過了,還是一頭霧水,也不要著急。我每次想目標的時候也很頭疼。一個手機就這么大,也不可能做成卡車,相對容易聚焦,但是一款工具軟件經常被競爭對手抄襲,搞得頭都大了。后來我發現,自己對目標的聚焦點想得不夠,就是對用戶的本原想得不夠。 我經常說,要有像宗教一般的信仰,要找到物質的本原,找到產品的本原,而這個本原就是用戶的需求。要找到這個核心點的需求,然后把目標樹立起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