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這個題目,似乎有些繞嘴,其道理卻是實實在在。筆者家鄉有一個特色名吃,叫做“驢肉火燒”,因為味美價廉,很受市場歡迎此,大家紛紛“大干快上”,數百家驢肉火燒店在本地乃至北京、石家莊遍地開花。朋友開始也想開一家驢肉火燒店,但他發現店鋪已經太多,競爭相當激烈,經營風[險很大;相反,作為此“名吃”重要原料的驢肉,由于店鋪增加過快,倒有些供不應求。于是,朋友用心經營驢肉,由于新鮮衛生、價格合理,馬上成為數十家驢肉火燒店的穩定供應商,經營規模迅速擴大,所得利潤比開一家驢肉火燒店要高得多。對此,朋友自己總結為:要想方設法去賺那些想賺錢的人的錢。
一提起經商賺錢,許多人立刻想到廣大消費者。其實,消費者的錢可不是那么好賺的。日益挑剔、多變的消費口味,牽扯巨大精力的媒體廣告和形象公關,有的還要投巨資建設營銷網絡,常常會因不堪重負敗下陣來。賺錢僅此一途了嗎?不。只要換一下視角,我們還可以去賺“想賺錢的人”的錢。什么是“想賺錢的人”?當然主要是那些瞄準終端消費者的眾多廠商。這些廠商要提高競爭實力,要把產品做到最好,不可能樣樣事情都得自己動手,他們也要向社會購買大量的產品(原料)和勞務。從這個意義上講,廠商也是需求量很大的“消費者”。想方設法去滿足廠商需求,不僅切實可行,而且前途無限。筆者所在的小城,商業門店十分繁榮,但經營有賺有賠,淘汰率也非常高;可是,其中有十幾家搞廣告裝潢的小公司卻一直紅火如初。原因就在于,商業門店不論是否火爆,都會在門店裝潢、廣告牌匾上動心思、花大錢,這就給裝潢公司提供了絕佳商機。再比如,都知道北 京中關村是知名的電腦產品集散地,但很少有人知道,中關村有句口頭禪:“賣電腦的不如賣盒飯的”,因為許多賣電腦的都買盒飯吃,賣盒飯的利潤不在賣電腦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