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只重生存不求發展,只重眼前不重未來
許多企業老板會說,我們也想發展,也考慮未來,但生存問題太嚴峻了,眼前的事情都顧不上來,怎么考慮未來發展?可是他們沒有想到未來和眼前生存和發展并不矛盾,并不需割裂開來考慮。企業的戰略戰術應是一致的,我們總可以找到一種將眼前和未來結合在一起,既可促進眼前,又有利于未來發展的戰略戰術。比如許多企業認為售后服務體系建設對未來有利,眼前只是一種無用的消耗,豈不知售后服務建設本是一種形象建設,也是一種促銷手段,因為消費者不僅重視眼前的性能和價格,某種程度上更重視產品和服務的可持續性。
七、只學當今不學歷史
許多企業老板對現在成功的知名企業,尤其是對世界百強企業非常推崇,不但自己而且號召全體管理團隊成員學習人家的成功經驗。然而他們僅僅對這些“榜樣企業”現在的管理體系和做法感興趣,關注于成功企業的戰略戰術和體系建設,但他們沒有注意到任何一個偉大的成功企業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的,而你自身企業的現狀恰恰不適應照搬這些成功企業的經營方式和管理體系,對自身最有用的反而是這些企業在成長道路上與本企業相對應的不同階段的失敗的教訓或成功的經驗。所以我們的企業老板不應僅研究成功企業的現今,更應研究成功企業的創業發展史中失敗的教訓,尤其是中國大多數企業正處于歐美發達國家戰后復蘇,甚至資本主義萌芽和混沌期的發展階段,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研究這些百年老字號是怎樣歷經發展中的失敗而進行“鷹的重生”的。
八、只重產出不重投入
絕不為眼前利益而出賣未來,這句話很多企業領導人都非常認可,但真正能做到、真正想做的人卻不多,甚至在急功近利的趨動下,還有殺雞取卵的行為。要想一個企業可持續地發展,投入是一個必須前期付出的前提,包括企業前沿項目的科研投入,生產設備改造投入,工藝投入、檢測投入,員工可持續的培訓投入,品牌建設投入、售后服務投入等等,企業發展的大小決定于企業經營中短板的高度,只有系統地完整地補足企業經營中所涉及到的各塊短板,企業才有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九、只重管不重放
多數創業老板,由于自已是刀馬皇帝,對企業的各個環節大多了如指掌,容易形成親力親為、事無巨細的管理風格,使得其他管理者要么沒有權限和空間發揮作用和潛力,要么養成很強的依賴習慣。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階段時,這種管理風格不能發揮團隊的潛能,不能調動團隊的智慧和活力。
十、只重冒險不重風險
我常說餓死的企業不多,撐死的企業不少,許多創業企業老板的特長和優勢是善于發現機會并及時抓住機會,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發現抓住機會依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警惕風險規避風險,就像航行的船,作為船長和舵手,要隨著航道拓展風險意識也應隨之增長。剛創業時的敢于冒險勇于沖浪的特點,可能會變成最危險的性格,作為企業領導人應該逐漸明白,現在的企業已經不是個體賭博的籌碼,而是關乎團隊組織許多人的人生發展和切身利益的事業和實體。創業時老板的責任是勇于冒險,而現在老板的責任是學會認知風險和規避風險。
老板階層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據資料顯示,企業的生存周期一般為12年,在這些影響企業生命周期的種種因素中,企業領導決策層的上述經營行為誤區,在企業各種致命因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企業要發展,老板及其決策層既應勇敢面對挑戰、面對風險爭取機會,又要謹慎地對待決策的每一個細節,來減少不應有的失誤,把企業做穩做長久做百年老字號,這既是對企業的負責,也是對社會的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