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手段,目的是為了加快發展經濟、率先達到全面小康、實現創業者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只有樹立明確的創業目標,選擇正確的路徑,創業才會成功。
一、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換句話說就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有些創業者整天只知道埋頭苦干,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員工,陷于大量日常運營雜務,精于“小處”疏于“大處”,不是在“知”的基礎上“行”,結果如同一個莽漢,空有一身功夫而無法成就事業。有些創業者志大才疏,不務實不扎實,談“遠景規劃”頭頭是道,實際行動表現浮躁,結果無法使目標變成現實。知行合一是創業者的必備素質,需要通過 創業團隊成員之間的配合來實現。
二、就地取材
面對茫茫市場,怎樣去尋找自己創業的起點?對于縣市以下的創業者來說,他們選擇的創業路徑往往與城里人不同,圍繞本地資源或特色產業,就地取材,已成為“鄉”下人成功創業的正確選擇。
三、產業集群
有一位鄉領導曾經提出,施河人創業靠發展教具產業富了起來,我們為何不能搞?不是不能搞,而是搞了不一定成功。教具產業原本不是施河的特色產業,但施河發展教具產業有一個重要特點:集群。十年創業路,形成了今天的產業集群優勢,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無論哪一個鄉鎮,要在短期內生產教具,達到施河的規模、品種、質量、品牌以及銷售網絡是不大可能的。
四、小題大做
如果有人建議,選擇生產指甲鉗來創業,你可能以為是開玩笑,生產指甲鉗這樣的“小商品”能賺錢?然而,事實證明你錯了。小商品照樣可以做成大產業、大市場,掙大錢。這就是所謂“小題大做”的創業路徑。到2002年,創業成功人士、中國指甲鉗大王梁伯強,已經把平均單價只有兩元多的耐用消費品指甲鉗的年銷售額做到了2億多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國際市場。“小題大做”的創業路徑早被溫州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實踐所驗證
五、無中生有
所謂“無中生有”,不是什么都沒有,有的是創業精神,有的是市場經濟頭腦。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稀缺的!爸挥兴枷氩攀钦嬲馁Y本,其他的都是資源!彼枷氩唤夥,市場意識不強,市場手段落后,是萬萬不可發展“無中生有”的“零資源經濟”。創業一方面是冒險,一方面是腳踏實地。創業者要有敏銳的市場本能,能從混濁不堪的市場中看到空白點,要有先知先覺的敏感度,看準之后,要毫不猶豫,努力去做。
六、品牌共享
所謂品牌共享,是指若干家企業基于其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有某種相關性而共同使用同一品牌,以形成整體優勢的市場競爭戰略。原本資源有限的創業企業可以同一品牌為紐帶形成聯合體,進行品牌宣傳,有效減少成本支出,并使邊際效益增大,容易形成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規模效益。
七、資源整合
創業需要什么?資源。幾乎所有的創業者都不是先有資源再去創業的,而是在創業中尋找資源、整合資源。大量創業的事實證明,資源整合是成功創業的一條重要路徑。
八、逆流而上
創業的沖動在于敢向現狀挑戰。創業沒開始先問有沒有風險,一聽說有風險便順流而下,這哪里是創業?創業要承擔風險,所有的創業者都是冒險家。市場經濟的實質就是肯定稀缺,什么越稀缺,什么就越值錢。中國百富十大品質第三就是冒險,冒險也是稀缺,因而值錢。
九、錢散人聚
這里講的錢是指股權,意指股權越分散,人就越有聚合力;股權越集中,人就不愿到你的企業來。有些創業者在建立自己的企業以后,總是想完全擁有整個公司的所有權和股權,不讓股權分散,結果公司的所有員工都是“打工仔”。這種“錢聚”帶來的是“人散”。技術人才引不進,管理人才留不住,就連普通員工也是干一天混一天。在浙江采訪民營企業,聽到最多的就是如何使全體員工都能“忠誠敬業”,因為這是關系到企業持續發展的大問題。要求職工必須忠誠敬業,它的基礎就是共有。一個企業要發展壯大,產權、技術、管理、人才、環境以及公共關系都是很重要的。在所有制形式多元、產權結構多元發展的趨勢下,通過股權的相對分散聚集人才,不失為創業企業的成功路徑。
十、走自己路
創業者創辦了企業以后,往往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就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比競爭對手強,認為只有達到“全能”,企業才會成功。其實,做到“全能”是不可能的,全能往往是不能。任何企業很難在各個方面都做到完美無缺,都高于競爭對手。創業企業的成功是市場的認可而不是對手的認可,貴在走好自己的路。有些企業成功是因為有效執行創新的思路,而有些企業僅在產品、服務、價位上優于競爭對手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