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樹立正確的融資心態
這部分我想說明的一個主要觀點是:創業者不能把是否從VC融到錢當成決定企業能否成功的標準。一個優秀的創業企業,有了VC的支持,發展會快一些,沒有VC的支持,靠自身也應該能發展起來,只是速度可能會慢一點。VC作為財務投資者,雖然會對企業的發展有一些幫助,但這種幫助只是輔助性的,企業的發展從根本上只能靠創業者自身的努力。
回顧我們沒有投資的項目,有兩種類型占了相當的比例。一類是項目階段偏早,對我們來說還不夠成熟。有些項目可能更適合于天使投資或者已經拿到天使投資,但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運營來證明商業模式可行,團隊執行能力足夠強,增長速度足夠快。很多創業者在自己企業的上述能力還沒有得到驗證的情況下,就開始匆匆把主要精力放在融資上,這樣往往有兩種結果,一種是企業確實有一定的發展潛力,VC投了,但是價錢很低;另一種是融不到資。我建議這類企業一定要注意把重心放在企業自身的發展上,等你發展到一定階段,如果真的證明不錯,融資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且企業的估值也會比較高。第二類是項目的價格太貴。不少項目的確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但是創業者在尋找投資者的時候,以價格的高低作為選擇標準,我們認為這是一種不全面的態度,創業者沒有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待企業的發展。實際上,VC提供給創業企業的,除了資金以外,還有很多無形的資源,很多資源是難以用資金衡量的。所以,創業者在選擇VC的時候,要對各個公司作充分的了解,包括他們的投資風格、投資公司的行業分布以及給被投資公司所提供的幫助等。還有一點,就是融資額不是越多越好,因為融資過多資金會閑置,只是起到稀釋創業者股份的作用。創業者應該對資金的需求和運用有較為詳細的規劃,可以根據企業的發展分階段的融資。
融到錢,當然是好事。暫時沒融到錢,也不說明你的項目就不好。如果你自己覺得自己的思路正確,就堅定地做下去,企業真的有一天起來了,VC會主動來找你的。當然,無論是否有VC投資,我都建議創業者和投資者保持良好的關系,即使沒有投資合作,從朋友的角度雙方也可以互相提些建議。
4. 用心去發現需求,不跟風,做到自己領域的最好
在創業邦看過一篇文章,是說攜程、如家創始人之一季琦的,季琦在做攜程的時候,發現用戶反映在攜程網上預定的賓館價格偏貴,經過調查分析,認識到了做如家的機會,而在做如家的時候又發現了做漢庭的機會。我想,他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能夠深入的發現市場需求,而這種發現,是基于經驗的積累,外行很難看的出來,即使是內行,不如你不留意,可能你發現了需求也不會去重視,去把這種需求轉化為一種事業。這也是包括我們在內的風險投資為什么重視“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們投資的公司中也不乏有這樣的例子,全景圖片的創始人呂辰,北大天文物理專業畢業后從事出版業,賣過圖書、掛歷,而在做出版業生意的過程中,發現優質圖片的供應對出版業企業有著重要的影響,于是創辦了全景圖片公司,并借鑒業內世界領先公司的經驗,充分借用互聯網的力量,使公司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圖片供應商。我們今年剛投資的一家做在線電子表格的公司EditGrid的創始人David Lee,香港人,只有二十出頭,前幾年只是給一些大公司做IT外包的業務,在做業務的過程中,有客戶提出在線共享電子表格的需求,這樣公司的員工可以在世界各地不同地區共同編輯、更新同一個文件。David Lee率領團隊成功開發出了這一產品,客戶很滿意,但David發現其實很多企業都存在這樣的需求,于是成立EditGrid公司,專門做在線電子表格,公司的產品在短時間內就得到很大的改善,受到眾多客戶的歡迎。
相比而言,我覺得現在不少創業者在選擇創業方向的時候,并沒有用心去尋找需求,而是跟風。比如做互聯網,我們看的項目有很大一部分是互聯網企業,包括視頻、博客、搜索等等,幾乎絕大部分的收入都靠廣告。應該說,這個市場是存在的,但是相對于如此數量眾多的企業,廣告怎么會有那么大的市場空間?記得有一次我跟一個創業者爭論過這個問題,但到現在我還是沒有看到讓我信服的理由。我想,互聯網領域之所以創業者比較多,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進入門坎比較低,技術含量不是很高,而且互聯網的概念容易吸引風險投資的眼球。但是,我感覺單純靠廣告盈利的互聯網企業融資已經越來越困難,因為我們看不到未來持續穩定的增長。我認為創業者在選擇創業方向的時候,要想清楚你所從事的業務能夠為消費者帶來哪些價值,這是根本。用心去發現需求,一方面是針對選擇創業方向而言的,另一方面,也是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戰略方向的需要。因為,很可能你開始的設想與現實的需求不符,這時候你需要調整。而且需求也可能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其實,用心去發現需求、不跟風,也是我們要做的。我們每天都會通過各種渠道接到若干的商業計劃書,但是,能讓我們感到興奮的不多。我們如果一直跟著這些商業計劃書被動的前進,就很可能會失去一些我們沒有接觸到的領域的好項目,而主動的去發現需求,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我們漏掉好項目的機會。優秀的創業者,希望我們能夠主動地找到你們,共同締造創業佳績。
結束語
最后,還想說一點,就是運氣。不管是對創業者還是VC,運氣似乎都在最終的成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就像我在多個場合曾經說過的,我們投了分眾,90%是因為我們的運氣。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幸運會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
“Work Hard, Work Smart”是我們公司的理念,我的中文功底不是很好,按我的理解,這句話可以翻譯成“勤奮、思考”。勤奮,因為我們不是天才;思考,為了使我們的勞動更有效。
我接觸的很多創業者都在非常努力的工作,相信有一天幸運會降臨到他們頭上。當然,也祝福我們自己,能夠和更多的優秀創業者一起打拼事業,共同分享幸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