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規避和防范籌資風險的措施
分析籌資風險成因的目的,就是要在明確其發生規律和程度的基礎上,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及時加以規避或防范,從而確保企業經營過程中理財的安全性。由于企業籌資風險的類別不同,產生成因對企業財務的影響也有差別,為此,實務中應根據不同類別的籌資風險提出不同的規避和防范對策。
(一)對于現金性籌資風險,從其產生的根源著手,應側重資金運用與負債的合理期限搭配,科學安排企業的現金流量。如果企業的負債期限與負債周期做到與生產經營周期相匹配的話,則企業總能利用借款來滿足其資金的需要。所以,按資金運用期限的長短來安排和籌集相應期限的負債資金,是規避風險的對策之一。企業如果能做到此點,不但可以產生適宜的現金流量,而且還可以在規避風險的同時,提高企業的利潤。當然要想科學合理地達到上述要求,企業就必須采取適當的籌資政策,即盡量用所有者權益和長期負債來滿足企業永久性流動資產及固定資產的需要,而臨時性流動資產的需要則通過短期負債,由此既避免了冒險型政策下的高風險壓力,又避免了穩健型政策下的資金閑置和浪費。當然,在實際工作中,不同企業或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面臨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決策人員在總的原則指導下,選擇更適合于當時條件下的對策。
(二)對于收支性籌資風險,必須從其產生的根源出發來尋求其具體對策,一般而言,應主要從兩方面來設計應對措施:1.從財務上看,資本結構狀況是產生收支性籌資風險的前提,因此,要想從總體上規避和防范風險,首先應從優化資本結構入手,因為,資本結構安排不當是形成收支性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資本結構的優化應從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入手。從靜態角度而言,應主要是增加主權資本與負債的比率,從而達到降低總體風險的目的。從動態角度出發,應以資產利潤率和負債率二者的比較出發,強化財務杠桿的約束機制,自覺地調節資本結構中主權資本與負債的比例關系,即在資產利潤率上升時,調高負債率,提高杠桿系數,充分發揮杠桿效益;當資產利潤率下降時,適時調低負債比率,以防范其風險。當然,通過調整結構來規避和防范風險,必須建立在科學基礎上,既不可以為了規避風險而喪失杠桿效益,也不可以為了追求杠桿效益而提高杠桿系數加劇風險;2.債務重組。在實際工作中,一旦企業面臨風險,所有者和債權人的利益都將面臨風險,如果處理不當,雙方均將受到損失,因此,在此種情況下,企業應采取積極措施做好債權人的工作,避免其采取不當措施,使其明確企業持續經營是保護其權益的最佳選擇,從而動員債權人將企業部分債務轉作投資或降低利率,即進行債務重組,適時進行債務重組是降低企業籌資風險,避免債權人因企業破產而造成損失的較好對策。當然重組計劃能否實施,關鍵取決于對重組和破產的理解,及對企業重組后持續經營的信心。
綜上所述,籌資風險是企業債務到期償還的不確定性和經營風險延伸造成的結果。因此,研究籌資風險與企業經營風險應綜合考慮,并由此探尋其規避和防范措施,是現代企業理財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