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來說,能否快速、高效地籌集資金,是創業企業站穩腳跟的關鍵,更是實現二次創業的動力。據了解,目前國內創業者的融資渠道較為單一,主要依靠銀行等金融機構。而實際上,風險投資、民間資本、創業融資、融資租賃等都是不錯的創業融資渠道。
風險投資:創業者的“維生素C”
在英語中,風險投資的簡稱是VC,與維生素C的簡稱Vc如出一轍,而從作用上來看,兩者也有相同之處,都能提供必需的“營養”。廣義的風險投資泛指一切具有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投資;狹義的風險投資是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生產與經營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投資。根據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的定義,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具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
案例:重慶江北通用機械廠從1995年開始研制生產大型氟里昂機組新產品,其具有兼容功能,并可以用其他冷凍液進行替代。由于銀行對新產品一般不予貸款。重慶風險投資公司提供了100萬元貸款。兩年后,江北通用機械廠新產品銷售額達7000萬元。
天使投資:創業者的“嬰兒奶粉”
天使投資是自由投資者或非正式風險投資機構,對處于構思狀態的原創項目或小型初創企業進行的一次性的前期投資。天使投資雖是風險投資的一種,但兩者有著較大差別:天使投資是一種非組織化的創業投資形式,其資金來源大多是民間資本,而非專業的風險投資商;天使投資的門檻較低,有時即便是一個創業構思,只要有發展潛力,就能獲得資金,而風險投資一般對這些尚未誕生或嗷嗷待哺的“嬰兒”興趣不大。
在風險投資領域,“天使”這個詞指的是企業家的第一批投資人,這些投資人在公司產品和業務成型之前就把資金投入進來。天使投資人通常是創業企業家的朋友、親戚或商業伙伴,由于他們對該企業家的能力和創意深信不疑,因而愿意在業務遠未開展之前就向該企業家投入大筆資金,一筆典型的天使投資往往只是區區幾十萬美元,是風險資本家隨后可能投入資金的零頭。
對剛剛起步的創業者來說,既吃不了銀行貸款的“大米飯”,又沾不了風險投資“維生素”的光,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靠天使投資的“嬰兒奶粉”來吸收營養并茁壯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