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企業面臨轉型問題,轉型往往需要融資。本文綜合提煉了七種情況,或者稱為七種“棋局”,并向需融資的企業家提供破解辦法
打開棋局之前,首先告訴讀者朋友:成熟期企業融資并不難,因為企業此時已經上了規模,銀行、VC/PE、政府都可能來追你。打一個紅色的比方:毛澤東領導的軍隊到了抗戰時期,弱小的紅軍(等于現今的民營企業初創期)已經變成了八路軍新四軍,隊伍壯大了,全國民眾支持,老蔣還給軍餉,所以籌錢并不像紅軍時期那么困難。
但是,情況變得錯綜復雜:仗怎么打,各方怎么協調,友軍又聯合又摩擦,老蔣和日偽軍時不時的聯手搞你一下子。如今企業終于發展到了成熟期,怎樣巧妙合理地融資?如何化解轉型風險?怎樣應對融資之后的企業整合風險,而且還要為上市鋪路,這些處處時時考量著企業家的智慧。此時的企業家往往感到力不從心、“知”不從心(不僅實力達不到,知識也不夠用了)。
棋局一:什么樣的VC/PE投資方適合我,如何挑選投資方?
筆者在南方某市的總裁班上,遇到一位中年企業家,從事生物工程。他的困惑是:有兩家VC/PE投資公司在追他。一家條件是:投資資金大,包括許多現金,但是要求控股;另一家條件是:投資資金小,包括不多的現金,但是不要求控股;中年企業家來求教筆者。筆者面談之后,轉天又去他的公司實地考察一下。之后告訴了他:“如果投資方給你的只是錢,那么你得到的太少了”。
VC/PE投資方有不同背景,相應也有不同的投資模式。例如有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有控股或不控股之分;有現金或者股權折算之分等許多形式。例如大企業對于小企業的投資或并購收購,屬于戰略投資,目的在于小企業對于大企業的擴張具有互補性。大企業不僅投入資金,而且介入公司經營,可能控股或不控股。戰略投資的最大好處是小企業不僅得到資金,而且得到大企業的雄厚資源,往往這些資源比錢都重要。大名鼎鼎的周鴻祎(微博)早期創辦的3721公司被雅虎收購就屬于這種情況,所以周鴻祎幾年之后就羽毛豐滿了。
財務投資指VC/PE投資方僅僅投入資金,并不介入公司經營管理,往往不控股(占股份不超過50%)。只要過幾年公司升值他們能夠獲利退出即可。例如周鴻祎的奇虎公司的第一輪VC投資者GMO Venture Partners就是財務投資,將其持有的奇虎156631股A類優先股轉讓于IDG資本,轉讓代價40萬美元;將其1534979股A類優先股轉讓給聯創策源,轉讓代價392萬美元,以五倍溢價獲利退出。
許多中國民營企業家心胸不寬,他們喜歡VC/PE的財務投資。他們心想:“我只需要你的錢,不需要你插手我的公司經營,我還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我說了算。”一方面,在中國國情文化下,有一定道理。因為太多的股東插手經營,可能造成公司方向和管理混亂。但是另一方面,成熟期的公司規模已經超出了創始人個人能力精力的極限,而且個人要發大財和公司要大發展往往依仗上市,上市必須使企業規范化。創始人企業家早晚要脫離“一人說了算”的格局,早些規范化,個人素質早些提升比晚些強。
從挑選VC/PE投資方來看:企業家要注意挑選那些愿意和企業共同長大,不急于投資增值獲利“逃跑”,較公平地與企業家和骨干團隊分利的投資方。投資方的背景、口碑可以從網上及接觸其投資過的企業了解到。
最后,回到上面的那個案例。筆者考察了那位中年企業家的公司之后,告訴他那兩個VC/PE投資方都不大合適,建議他花點兒時間做做功課。可以同時考慮銀行和政策對于生物工程產業扶持。并且筆者會幫他篩選VC/PE投資公司。
結論是:既然企業方不熟悉VC/PE投資,那么就花點兒時間補補課,不要急著拿投資方的錢。一旦拿了錢,之后發現雙方不是美滿的“婚姻”,引起股東糾紛,則后悔莫及。
棋局二:如何對價、出價、還價?
當投融資雙方坐下來談判時,首先的議題就是“投多少錢,占多少股份”?
筆者首先教企業家這么說話:“投融資有行規,我們按照行規辦就行了,具體多一點少一點沒有關系,我是開通務實的。”如果投資方問起“投融資的行規大約是怎樣的?”企業家就可以給他看下面表。
企業家可以指著這張表說:“你看,在上市之前的企業成熟期,私募融資通常是數千萬至上億,多輪融資ABC總計達到40%~60%的股權,所以,單輪融資遠遠不能達到50%以上控股。”例如:PE投資方出資1000萬,通常不會超過10%的股權。
筆者教給企業家的第二招兒:列一個“期望表”(wish list),看明白雙方在賭什么。這樣你心中有數、處于主動。先列你自己的“期望表”。例如:“你希望融資500萬,出讓5%股權,你希望投資方要有金融和產業的廣泛背景,最好對于你的行業較熟悉(雙方共同語言多),等等。”第二步,根據投資方開的條件,你能夠猜出一些投資方的心中“期望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