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部分公司來說,如果有機會,他們是不是要嘗試去找VC融資呢?答案是否定的。
1. 向VC融資就像往你的公司里添加火箭燃料。VC希望你的Cye業務盡快地進入“運行軌道”(例如擴大規模)并且達到很高的收入水平,有時這可能和你的經濟利益并不一致(并且/或者這不在你的能力范圍之內)。如果公司“飛”得太快而你又無法很快適應,那么公司很有可能會在財務上發生困難,最終破產或被低價賣掉,要么VC可能給你一筆過橋貸款來“拯救”你。如果最后你很幸運地又獲得了新一輪融資,那么你將會發現你在公司的股權比例比你當初預想的要少得多。
2. VC想要巨大的回報。當你從VC那里融資,他們會要求獲得對公司出售事件否決權。如果公司以9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而你持有公司50%的股份,這可能會讓你非常高興,可是VC投資100萬美元獲得公司33%的股份,而僅獲得300萬美元的回報是不會滿意的。
等等,這不是有3倍的回報嗎?是的,可是回報總額僅僅只有300萬美元,如果VC的基金總量是3億美元的話,這只不過是VC有資格參與基金分紅的基準回報的1%,相對于這樣小的回報總額,VC花的時間就顯得太多了。如果你確實是想以這個價錢賣掉公司的話,很多VC也還是會同意的。他們很可能的想法是:如果公司的CEO執意要賣公司,那么繼續下去也沒有什么意義;另外,如果VC這次沒有為難你,你下回再創業還會有興趣找這個VC融資,那個時候大家再獲得一個“本壘打”級別的成功退出。要注意,據悉有些VC公司真的會阻止企業被出售。
3. 給自己保留選擇機會。我給創業者最后的一個建議是:“如果你確實想要從VC那里融資,一開始就少融一點。如果你融了200萬美元,同時感到公司將會成為一家令人感興趣的公司,但也許市場并不如你想的那么大,或者Google突然決定要參與競爭,這樣你的公司就無法把規模做得很大,但公司達到一個中等目標要相對輕松很多,并且你也可保留自己的價值。興許在你運營3-4年后,你會找到辦法讓微軟以12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公司,以便去跟Google競爭。可是如果你當初從VC那里融了500萬美元的話,他們不太可能會滿足于這樣結果,他們會迫使你去達到更大的目標。
因此,為什么不給自己保留選擇機會呢?如果公司真的“起飛”了,你也看到了成長為一家大公司的前景,那你就可以進行一輪額度較大的融資加速公司發展。想一下Ning或者Meebo的例子吧,在他們各自以很高的估值去融資巨額資金時,他們除了進入“外太空”之外,還有什么其他選擇嗎?
對于“選擇機會”,我還有一點看法。在硅谷有一些大型機構投資者,他們也許投資了Google或者Facebook,在過去的20-30年里創造出了一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做這些投資機構的投資人是不錯,可是你還是需要小心,它們其中的一些(并不是全部),他們并不關心創業者的“雙重選擇機會”,眾所周知的是至少有一家投資機構,如果所投的公司沒有以“火箭速度”發展,他們會拒絕參加其董事會,更有甚者,這家機構還會把不能進入“外太空”的公司的CEO掃地出門,而另外找了一些他們覺得可以勝任的CEO來代替。我不是在批評他們,顯然他們有他們的成功模式。可是如果你想保留雙重選擇機會,那么你就要確保不要Barry Bonds型的VC那里融資(Barry Bonds是美國職棒聯盟本壘打的記錄保持者),他們只愿意接受“本壘打”。顯然,同其他創業者溝通是有幫助的,他們可以幫你搞清楚你公司潛在的VC在這種情況下的做法。
有觀眾問我:如果你的看法真的是這樣的,那么你為什么還要做VC呢?
我說過大部分公司不應該從VC那里融資,但是還是有許多企業有能力成為非常大規模的公司(超過5000萬-1億的收入),這些企業需要現金去實現增長。當一家企業有這樣大的潛力,我的建議經常是相同的:“如果你真的認為有那么大的市場,并且你的市場份額可以領先的話,那我保證在San Jose(美國的計算機和電子工業中心)有三個博士跟你有同樣的想法。他們都有能力從VC那里融到錢,接著申請專利來擊敗你。”
“如果市場空間巨大,在你贏得第一單業務時,就會讓一個剛剛以8000萬美元出售自己公司、第三次創業的連續創業者豎起耳朵。他將會嗅出其中的機會,投入金錢和精力去占領這個市場。所以如果你沒有準備好抓住這個市場機會,別人就會抓住的。” 在適當的條件下,融資合適的額度,VC就會是把企業迅速做大的最好渠道。而我希望投資的就是這種企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