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銀行中終究出現了迪拜債務危機的受害者。建設銀行新聞發言人王琳昨日在回答媒體詢問時表示,目前該行個別海外機構在中東持有一定的風險敞口(是指因債務人違約行為導致的可能承受風險的信貸余額),但“規模占全行總資產的比例很小,對我行的資產質量和盈利狀況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至于所涉具體數額以及具體機構,建行則并未披露。
而此前的11月27日,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已分別撇清了與迪拜債務危機的關系。工行稱不持有任何迪拜世界債券,交行稱沒有對迪拜世界的信貸及債券敞口。中行的表態最全面:中行目前不持有任何迪拜世界、迪拜政府和其他相關迪拜主權基金及機構發行的債券;中行海外分行與迪拜世界沒有直接貸款授信業務關系。
不過花旗集團此前發布的報告指出,在迪拜世界子公司Nakheel于2012年8月到期的一筆18.5億美元的銀團貸款名單中,發現有工行的名字。工行的中東子銀行去年10月在迪拜正式開業,成為國內商業銀行在中東地區設立的首家全資子銀行。
溫州炒房團
迪拜真實房價不及北京上海
好萊塢一線明星狂熱追捧,英國國家足球隊幾乎人手一套,溫州商人不惜斥資1億元買下一個完全人工堆砌的小島——作為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標志性建筑的人造海上別墅群,在迪拜世界債務風波全面爆發之前,它不僅是建筑史上的奇跡,還是一個似乎永不破滅的樓市神話。
神話破滅之日,占迪拜華商十分之一的溫州人,資產蒸發就在20億元左右。中國民間資本和全世界的熱錢一起折戟迪拜,慘痛的教訓讓一直在中國樓市游刃有余的溫州“炒房團”第一次真正面對“血淋淋”的現實。一向戰無不勝的溫州“炒房團”第一次開始面對難題:迪拜樓市危機是否也在預警中國房地產業?
迪拜房價
其實不及北京、上海
奢華之都迪拜,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個允許外國人購置房產的地方。地產向外界解禁的那一天,才是迪拜樓市起步之日。短短十年間,當地樓價漲了三到四倍,其飆升速度可以用瘋狂來形容。
據總部設在迪拜的亞洲商務電視臺董事長王偉勝介紹,2001年當地一幢獨立別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到金融危機之前,房價漲至最高峰,每平方米漲到4萬多元。普通公寓的價格在最高時也達到了每平方米二三萬元人民幣。
而在北京,四環以內的公寓價格都在2萬元以上,即使是杭州這樣的城市,主城區商品房平均價格也達到了每平方米19000元,不論是北京、上海,還是廣州、杭州,核心區域的公寓房價早已超過3萬元。
迪拜溫州商會會長陳志遠說,在當地經商、務工的華人大約有10萬人,經商兩三年的商人,都不同程度地在當地購入了物業,溫州人在當地買房的,保守估計有五六千人。在采訪中,不少在當地購入物業的溫州人認為,當時大家都在當地買房,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投資!暗习莸臉鞘懈袊畈欢鄷r間起步,漲得還沒有國內快,以迪拜自由港的地位,石油國的資金和當時全世界熱錢的追捧程度,誰也想不到房價才到每平方米二三萬元就垮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