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指出,河南省國有“四資”(即資源、資本、資產、資金)總體使用效率較低,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資體系,可以有效整合國有“四資”、拓寬融資渠道。
河南省是全國較早明確提出嘗試建立三級地方投融資平臺的省份,且提出了注意監管和風險風范的意見,被認為是在全國各地紛紛超常規發展地方投融資平臺過程,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但是,在這些地方投融資平臺(尤其是一些市縣級投融資平臺)運作中,也較多的存在管理行政化、信貸資金財政化以及監管缺位等問題。
對此,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曾提出“四不宜”的觀點,“不宜官辦、不宜財政控股、不宜跨行監管、不宜風險兜底”,實現其商業模式轉型。
投融資平臺大躍進
長期以來,河南省級的投融資平臺只有河南省建投公司、農發公司、中原證券、中原信托、百瑞信托、省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等少數幾個。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按照河南省的規劃,河南省將組建省鐵路投資公司、省交通投資公司、省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公司等3個百億元級省級綜合投融資平臺,以及一批綜合和專業的投融資平臺。打造“一集團多公司”的平臺架構是河南省在搭建更高規模的投融資平臺時所提倡的主要思路之一。
作為另一條國資改革主線,在產業重組領域,通過對同一產業或者相關產業內的大型公司進行合并也成為河南國資改革的路徑選擇之一,這些合并后的大型產業集團除了具有完善產業鏈條的特點外,同時兼具強大的投融資業務并直接或間接參與其他產業重組。
比如,兼具產業整合功能和投融資功能的河南煤業化工集團和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在省政府主導下高調掛牌,自此拉開進軍煤化工、實現資本和產能擴張的序幕。
實際上,河南省下屬的地級市組建豪華級投融資平臺的行動甚至比省級投融資平臺的組建還要早。這種情況在鄭州、許昌、新鄉等地普遍存在。
此外,河南縣級投融資平臺的組建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已經展開。河南省在2009年上半年投資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對“決戰二季度”中一項重要的舉措就是,支持118個縣(市、區)政府以現有政府財務開發公司、投資公司等為依托,建立產業集聚區投融資公司,與縣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形成合力,形成支持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標準廠房等建設的投融資平臺。
“我們縣目前當務之急就是,趕快借助政策的東風,成立一到兩家投資公司。”豫西某縣的一位政府官員曾告訴記者,“盡管基礎弱、底子薄,但我們沒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否則會失去機遇。”
當然,對于河南省來說,新的投融資平臺的構建,不僅僅是在城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領域,并已經涉及到文化產業、化工、旅游等服務業。
2009年年底,考慮到河南文化資源豐富但產業規模較小,河南文化投資集團宣告成立,注冊資本20億元,并明確提出要運用政府資金融通社會資本,發展文化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