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媒體問我能否談談創業的事情,我欣然接受。原因是我自己創過業,現在也在一家剛創業的公司里,對于創業歷程是有真切感受的。
我們先談談創業的目的。在我看來,創業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不賺錢的公司是多重痛苦,既是自己的痛苦,也是員工的痛苦。公司賺到錢了,可以研發出更好的產品滿足用戶,推廣更好的品牌讓企業自豪,發放更多的獎金讓員工開心,交更多的稅讓自己承擔社會責任。
誰都想賺錢,怎么才能夠做一家賺錢的公司呢?首先要遵從大勢。有一個歷史規律可供選擇:時勢造英雄,順水行舟。順潮流而行,你能取得的成功往往超出你的想象。2003年前后,做短信業務的催生了大量的成功公司;2005年前后,做網絡游戲業務的夢里都在收鈔票。
所以,選擇剛剛啟動、有了用戶基礎的領域、市場足夠大的領域,就更容易成功。在潮流中,輿論宣傳強大,用戶情緒激昂,風險投資活躍,你的產品很容易被用戶嘗鮮,也比較容易獲得投資。
在這樣的領域中,你的公司需要有差異化的產品。作為公司的老總,你首先是應該產品總經理。親自提出產品理念,親自測試、使用產品,琢磨一些關鍵性的差異特性。楊元慶是聯想最大的產品經理,關鍵產品如1998年的功能電腦、1999年的天禧電腦等等都是他的堅持才出現的。E人E本產品是公司創始人琢磨了5年的結晶,我第一眼看到手板的時候,就明白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產品,決定馬上加入。聯想投資在看到這個產品的樣品時,也立刻喜歡上了她,在聯想投資的歷史上,這是他們第一次在產品的手板階段就果斷投資的項目。
你要精準地定位產品,讓產品能夠在樣品階段就能夠賣出去。史玉柱的第一桶金是他的漢卡,他把僅有的幾千塊錢,登在報紙上,迎來的是無數的訂單。如果你創業的產品需要費力地推銷才產生訂單的話,我建議盡快收手。因為在后面你還需要錢來建設品牌、做渠道,做大面積的推廣。
團隊,在互聯網時代,團隊和產品的重要性是對等的。沒有好的團隊,在好的產品理念也無法實現;產品也就無法研發出來。
我自己在創業之前在聯想工作,我自己覺得是一個富于想象力的人,2001年就構思了基于P2P的信息交換的概念,并由團隊很快地實現了。我自己創業的時候,我為企業提供ERP服務,在業界率先提出了基于合同管理的全流程成本管理的模型。這個模型說服企業客戶的時候非常有效,但是,由于資金問題,我缺乏過去那種力量強大的團隊去實現這些模型,結果項目的完成周期總是一拖再拖,讓賺錢的項目變成了不賺錢的項目。痛定思痛,我后來只好把自己的公司轉讓了。
在創業公司中,有兩個角色是極其重要的:市場角色和技術角色。如果這兩個角色分別都是頂尖的,這家公司的發展將十分順利,并且會隨著公司的壯大,越來越順。好的技術,才能夠實現產品的理念和構思;好的市場,才能夠將產品銷售出去。很多創業公司都是一個方面強。市場強的企業往往成為貿易型公司,很容易生存,但缺乏后勁,不容易壯大。毛利率不高。技術人員創業的公司往往會成為服務性企業,靠開發獲得收入,由于市場拓展能力弱,生存往往比較艱難,成功的幾率要小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