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上半年指數不斷下移的過程中,東阿阿膠、云南白藥、獐子島、張裕、中國南車、新東方(美國上市)、蘇泊爾、天音控股[14.86 -1.33%]、上海家化、包鋼稀土等,卻都在新高附近前行。而這些股票,更多地代表了中國的新醫藥、新消費、新教育、新媒體,今天的中國,出口、地產這兩個發動機面臨著經濟轉型的困惑,資本市場也在不斷反映著轉型過程中的困惑。而未來中國經濟要重新崛起,需要有新的發動機,這也就是未來市場最大的機會。
對于中國的資本市場,既不能太樂觀,也不能太悲觀,新興產業包含了市場很多的希望,但這種期待需要時間的檢驗,需要業績來體現,故事好,更需要故事的內容與現實的吻合。而傳統行業雖然不屬于朝陽行業,畢竟估值不算高,在轉型成功之前,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總體看,對傳統產業不能一概否定,對新興產業也不能只有樂觀的預期。
在國家戰略的定位下,把握新產業和產業升級的機會
在國家戰略的定位下,一些重點支持的產業一定有國家戰略紅利,如過去銀行、地產等行業規劃。而新興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媒體、新消費、新科技等將作為中國經濟未來新的發動機,低碳經濟、節能環保將是一種趨勢,不斷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另外,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也要把握傳統產業的升級機會。目前,許多傳統產業都面臨著產業升級,哪些產業能升級,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就是市場新的機會。比如大輸液產業就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產業,科倫藥業通過產業升級,將美國百特公司的玻璃瓶大輸液、軟袋大輸液,直接升級為科倫藥業的直立式軟袋“可立袋”,這就是一次產業升級,并帶來行業的一次革命,降低成本并更加環保,而公司股價本周也創出新高,這就是傳統產業升級的魅力。
新機制、新體制帶來的作用更重要
中國經濟的新發動機,除了新產業和產業升級外,新機制和新體制是必不可少的。在國富民富的過程中,特別是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很高時,提高國有經濟的活力,只有好的機制和體制,才能使中國經濟有更好的活力。中國如此多的國有企業,缺的不是資源,缺的是活力和機制。國務院“新36條”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就是要引進活力,引進機制。
考察三元股份、伊利股份、蒙牛,蒙牛的牛根生是從伊利股份出來的,由于好的機制、體制,蒙牛的活力,一點不比伊利差,甚至有后來者居上的架勢。三元,占據北京的市場和資源,而市場遠遠落后伊利、蒙牛,實際上就是機制落后,活力不夠,在市場化的進程中處于劣勢。醫藥股中國藥控股、云南白藥、東阿阿膠,這些也是國有企業,但由于有一套好的機制和體制,這些公司的發展是蒸蒸日上。而廣州藥業等,卻相對進步很小。華蘭生物從5萬元起家的公司,現在市值有300億左右,而天壇生物有如此好的資源,但由于機制的落后,人才不斷流進華蘭生物,公司的起色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