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溫州巨邦鞋業有限公司也因高利貸崩盤于近日停業。這也是繼溫州鐵通電器、江南皮革、波特曼、三旗、天石電子等公司之后,又一家宣告倒閉的知名民企。
值得關注的是,一家企業猝死往往形成連鎖反應。例如三旗集團因過度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而基安機械有限公司因為三旗擔保1600萬貸款受牽連,正被銀行逼債;昌林液壓氣動成套有限公司、奧德康公司及其法人代表,都被當地法院認定為“老賴”,陷入被銀行逼債、查封賬戶的境地。
“錢荒”爭議
傳統中小企業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
浙江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該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4673家,同比增長23.5%;企業虧損面和虧損率分別為14.6%和6%。浙江省6.6萬家微小企業更是出現了總產值和利潤下降的情況。
據浙江省經信委統計,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利息凈支出369.98億元,同比增長34.4%;小企業利息凈支出增長45.5%。有56%的中小企業認為貸款困難程度超過去年。
“浙江80%的小企業靠民間借貸維持經營,年息最高的達180%。”蔡驊指出,一般制造類企業利潤率只有幾個點,很多企業存在資金鏈斷裂之虞。
浙江省工商聯調研發現,銀行通常會對小企業實行基準利率上浮30%-50%的貸款政策,貼現率提高到4%-5%,加上存款回報、搭購理財產品、支付財務中介費用等,實際貸款成本接近銀行基準利率的兩倍。
不過,溫州市銀監局一位官員向本報表示,中小企業融資難早已存在,并非是當前緊縮政策造成的。近年來部分中小企業把實體產業當作融資平臺,將資金用于投資房地產、資本等行業。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不景氣,企業不斷地抽走實業資金,來保樓市里面的投資,也是一些企業資金鏈偏緊的重要原因。
這位官員介紹,上半年溫州當地銀行加大了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中小企業貸款新增207.8億元,增長8.61%,占全部貸款余額的43.6%。但部分不符合銀行信貸政策要求的中小企業,只能轉向民間借貸市場進行融資。
據浙江省銀監局統計,截至6月末該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小企業貸款余額12939億元,繼續居全國首位;比年初增加1092億元,同比增長36.9%,超過貸款平均增速21.6個百分點。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認為,對于缺乏資金的中小企業要有所區分,首先,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其次,一些盲目擴張生產的企業和“三高”(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產業,本身就不應獲得更多資金支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