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現在招工非常難,工人的流動性也很大,而且想留住人月薪不會低于兩千元。” 上述企業總經理無奈地表示。
廣東玩具企業主要是以貼牌加工為主,利潤率也就是3%到5%,“現在這點兒微薄的利潤,已經被人民幣升值和生產成本消磨掉了。”
提高價格似乎是解決匯率波動和成本上漲的有效途徑,但大多數企業對此只能望洋興嘆,因為他們在與國外采購商談判過程中大多不掌控議價權。
中國的制造業出口企業,自身技術附加值低、品牌溢價能力不強,產品差異小,同質化競爭使得在往往只能通過比拼價格搶訂單,外貿企業從內部到外部都面臨嚴峻的挑戰。
開拓國內市場 或成出口型公司發展新方向
“考慮到出口增長的放緩,公司在2009年成立了負責國內市場銷售的部門,開始在互聯網上銷售產品,以實現產能的充分利用。”東莞一家玩具企業銷售經理告訴網易財經, “今年圣誕用品內銷形勢大大好于往年。從10月開始就陸續在網上收到來自國內不同省市的圣誕用品訂單。工廠出口歐美的圣誕訂單已經生產完畢,現在轉為趕制圣誕內銷產品。”
“之所以選擇做內銷,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內銷用人民幣來結算,匯率問題影響不到我們。”該銷售經理還補充說。
“中國的玩具出口商目前面臨轉折點,國內市場的增長速度開始超越國際市場”。華創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華中煒表示。
“公司因為在國內銷售布局較早,目前運轉情況良好”深圳市公明世新榮禮品制造廠銷售經理宋軍朋表示,“很多企業經營失敗的原因都是跟自身有很大關系的,比如公司的文化、供應商管理、產品線、業務員素質、產品的推廣、誠信等。”
不過,對于從做外貿起家的出口企業來說,開拓國內市場依然面臨其他的風險。“內銷雖然語言文化相通,但建立銷售渠道太難,而且整體的經商環境相對于歐美并不是很成熟,面臨的其他交易風險也值得考慮。” 前述東莞玩具企業銷售經理告訴網易財經。
據了解,不僅國內市場成為外貿企業轉戰的新市場,亞非拉等新興市場也成為出口企業新的選擇。
在剛剛結束的110屆廣交會上,新聞發言人劉建軍指出,本屆廣交會的特點是:歐美市場成交銳減,新興市場相對活躍。其中與會采購商人數最多的是亞洲,占與會總人數的54%。歐洲與美國到會采購商觀望詢價較多,實際成交分別下降19%和24%。而印度、俄羅斯、巴西等新興經濟體成交增長9%,非洲、亞洲、拉美等潛力市場成交增長39%。新興市場也成為中國出口新的重要目的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