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睜一眼閉一眼
另一種備受爭議的做法是調整進口關稅。
昨日是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歸類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完稅價格表》執行的第一天,根據新規,大部分高端滋補品及化妝品的完稅價格都有大幅提升,部分電子產品如鍵盤式筆記本電腦和攝像產品的稅率有所下調。
新規中備受爭議的是“奶粉稅”,“每公斤200元,稅率10%,2.5公斤以下免征”被誤讀為“價值200元的奶粉按照10%的稅率征稅”后,普通民眾和網上賣家都大呼吃不消。后來海關做了澄清稱,奶粉稅率在新規中并無變化。
還有一些地方將一些新興而有較大規模的業務納入征收范圍。
4月8日,松禾資本投資總監張春暉在微博爆料稱,上海市某區稅務局已經開始對資本公積轉注冊資本征收25%的稅,包括增值溢價部分。
網店也總被稅務部門“惦記”。繼武漢國稅局對淘寶商城某網店(兼有實體店)征稅430余萬元之后,上周河北省某市國稅局約見了38家淘寶商城中的大型網店要求補稅。阿里巴巴表示,企業網店向國家照章納稅是必然趨勢,目前征稅也主要針對的是規模較大的企業網店,對個人網店還沒有嚴格執行。
若完全按照國家規定,天貓商城賣家不僅要開始繳納17%增值稅,還要征收企業所得稅25%,對于為數眾多的淘寶商城網店來說,這筆稅款總額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上述這些稅種都不是新出臺的稅種,就像去年熱議的“饅頭稅”、“月餅稅”一樣,都屬于稅法規定的稅種,只是一直沒有征收。一旦地方出現稅收緊張,這些稅種就會被重新提出來,作為擴大的稅源。
彈性征管空間
在施正文看來,在財政收入壓力大的時期,稅務機關之所以能設法完成任務,是因為中國原本就存在一個相當大的彈性征管空間。
據施正文研究,若稅務機關能按稅法要求將所有的稅都收上來,那么中國的名義稅負可能會達到50%,但實際上,2009年,中國稅收收入59521.59億,按照2009年GDP最終核實數340903億元計算,小口徑宏觀稅負即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為17.46%。法定稅負和實際稅負之間的差距形成了稅務機關巨大的征管空間。
由于存在這樣的征管空間,稅務機關對于絕大部分企業并不是按照稅法要求的“應收盡收”而是“打折征收”,其中重要的變量就是當年的稅收任務。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減少“打折幅度”,在實踐中的做法就是要求企業多報營業額,從而能夠多征收營業稅,但這個額度不會超過稅法所規定的數額。“從法律的角度來講,企業仍然可以算是偷漏稅的,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它所繳納的稅額可能會上升,也就是說企業的負擔會加重”。
一位山西基層的稅務人員也向本報表示,不管當地經濟形勢如何,近年來他們每年都有10%到12%的稅收增長幅度,有時到了年底稅收任務完不成,稅務局會要求企業提前將明年的稅交一部分入庫,而且這并非官方意義上的預繳,因為企業并沒有發生相關的業務。
這種經濟好則放松,經濟差則收緊的計劃式稅收管理對經濟周期會形成放大影響。施正文表示,經濟下滑時期,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應該與GDP的增幅相稱,若仍是那種超常規的增幅,則表明政府正在從民間抽取更多的財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