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網上一個“小工廠主10個月賠掉120萬”的創業血淚史,正像病毒般傳播:一個放棄年收入15萬的工作,拿出全部120萬元家當投身監控設備生產的年輕人,因為對行業不熟悉,產品無法打開市場,加上雇用的員工團隊沒有戰斗力,面對日益增長的房租、水電、人工等成本,這名年輕人起早貪黑忙了10個月,最終花光了120萬卻沒賺到一分錢。
著名天使投資人雷軍曾說過,即便在中國創業氛圍最好的中關村,也是“每天早上太陽升起,就有10家企業誕生;每天晚上太陽落下,就有9家企業倒閉。”創業的殘酷可想而知。
對于年輕人創業,柳傳志在點評章丘的創業女青年婁來鳳時說過,“一般在我所投資的企業里邊,第一次就成功的人還是少數的,多數的人都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有的還要退回去重新再做別的事,然后回來再創業。所以創業之前想清楚,這是非常重要的。”
山東大學創業與指導中心主任王興元告訴記者,2010年大學生就業分析報告顯示,全國大學生每年選擇創業的比例僅有5%,而平均成功率僅占5%中的3%,也就是萬分之十五。
濟南青年創業服務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超過100人向該中心申請小額無息貸款,其中三分之一都是“80后”,60%以上都有大專以上學歷,但他們所從事的行業,80%都是商貿、餐飲、服務業等,少有IT、制造業等高技術含量的創業企業。
濟南青年創業服務中心主任馬虹告訴記者,眼下有三大瓶頸制約了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創業的步伐:在高校教育的環節上,往往以教師、行政管理人員為主,論壇、講座形式居多,缺乏商業技能培訓和企業家的親身指導;在大學生的創業鍛煉方式上,往往以創業計劃比賽為主,忽視商業實戰演練;另外,在創業扶持方式上,目前主要還是以政府主管部門的貼息、無息貸款為主,缺少天使投資人的股權投資。
15日,在濟南市青年創業服務中心辦公室里,電話咨詢、預約面談的年輕創業者絡繹不絕。面對求職旺季里日益增長的創業熱潮,馬虹既高興又擔心,“創業是一次對個人能力脫胎換骨般的歷練,要鼓勵年輕人的熱情和干勁,但創業真的不是你想創就能創的,對其中的風險與難度,年輕人還是要考慮周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