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將是廣州的“金融年”。“金交會”即將開幕,廣州蓄勢待發,將連推包括民間金融街在內的四大優勢項目,無疑,這會在廣州的金融發展史上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回首歷史的風云變幻,廣州的金融業根基深厚、底蘊悠遠;展望未來的生機脈搏,廣州的金融業正值春天、雄心不已。坐穩全國金融“老三”的交椅,廣州如何謀劃新的發展?前有標兵、后有追兵,廣州如何找準自身的定位?
歷史:抖落舊“包袱”
談到廣州金融乃至廣東金融,總有一些誤解還停留在亞洲金融風暴時期的印象,“高風險”曾讓不少人“談金色變”。亞洲金融風暴時期,廣東、廣州首當其沖,出現了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因此,一直到2005年,廣州金融業都是在花大力氣化解、處理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廣州廣國投和廣州商業銀行都是著名的案例。
“十一五”期間,廣州金融業一手抓發展、一手處理歷史遺留問題,舊“包袱”都清理完畢。廣州國投,沒有走倒閉這條路,委托給廣州越秀集團來重組;廣州商業銀行經過了不斷的發展,2010年已經盈利22億元,近幾年存貸款規模和經營的利潤,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發展。經營利潤以每年翻番的速度發展。廣州農信社成功改制,成為廣州農村商業銀行,也是全省首家。曾經被認為是歷史包袱的金融機構現在大多都盈利,實力和經營規模,都保持了大約30%的增長速度,實力不斷增強,走上了良性發展的道路。
在銀行保險、支付結算、教育資訊、管理運營等方面,廣州有傳統優勢。“一行三局”金融監管部門駐粵機構都在廣州設立分支機構,金融機構總部和地區總部匯集于此。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有力地支持了經濟增長。
經過對歷史遺留問題的化解,廣州金融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截至2012年3月末,廣州地區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6930億元,是2006年末的1.93倍;貸款余額18389億元,是2006年末的2.14倍,資金實力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2011年廣州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397.23億元,是2006年的2.26倍,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2011年廣州地區股票交易額3.82萬億元,是2006年的15.99倍;期貨代理交易額19.53萬億元,是2006年的15.3倍;產權交易額670億元,均居全國前列。2011年廣州地區銀行業實現利潤448.66億元,同比增長38.4%;金融保險業稅收收入195.16億元,同比增長28.8%,對地方財力貢獻度進一步提高。
謀變:規劃新藍圖
2011年3月17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廣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和《關于加快建設廣州區域金融中心的實施意見(2011—2015年)》(以下簡稱《意見》),廣州全面布局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明確到2020年要把廣州打造成為與香港功能互補、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與廣州國際大都市地位相適應的國際化區域金融中心。
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出臺的時機,廣州金融業敏銳地抓住了這一新機遇,“建設國際化區域金融中心”就是廣州對自身明確的定位。
據悉,廣州金融業將力求在金融功能區建設、金融市場平臺建設、發展金融總部經濟、在資本市場建設上、金融改革創新這五個方面有新的突破。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明確指出要研究出臺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要加大金融招商,把金融招商、資本市場招商、金融平臺招商作為“新廣州新商機”系列推介會一個重要內容進行組織。
根據《規劃》,廣州將把珠江新城-員村金融商務區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金融總部基地,成為廣州金融的名片。此外,結合廣州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眾多、創新氛圍濃厚以及金融創新需求大的特點,在科學城、中新知識城以國際先進的發展模式和創新的理念規劃建設廣州金融創新服務區。《規劃》還明確,廣州將大力推動企業上市“雙百”工程,爭取在兩年內上市公司數量接近或達到100家,未來5年內,爭取再新增100家上市公司,力爭打造證券市場“廣州板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