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青島市人民政府、英國《金融時報》、FT中文網聯合主辦的2012年英國《金融時報》青島國際經濟高峰論壇召開,主題為“藍色戰略·智慧增長”。論壇邀請了多位知名經濟學家、決策智囊、商業精英等,就國際金融動蕩與中國經濟復蘇、中國式創業等熱點問題分享見解,交流思想。作為英國《金融時報》在中國內地舉辦的一項傳統會議活動,“FT青島論壇”已經連續舉辦三屆。
博源基金會理事長、前招商局集團主席秦曉在論壇上表示,經濟增長從高速平穩回落常態。“中國經濟長期是兩位數增長,"十二五"規劃定的是7%。中國經濟還要實現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下的基本平衡,促進內需消費成為主要力量。”中國經濟在未來的十年中,依然是高速發展期還是到了一個拐點?“我認為它到了一個拐點。第一是回落比較平緩,第二是要通過這個回落把質量搞上去,這是我們研究的重點。”秦曉說。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軍表示,中國經濟有很好的增長空間,要加大金融的自由化,讓更多的銀行改變風險管理模式。“減速”這一現象如今在全球很普遍,發達國家都在減速,亞洲最有活力的一些經濟體也在減速。今年大家的市場預測應該不會低于8%,但仍然是減速的現象。
青啤集團總裁孫明波認為,中國企業在國際經濟環境中的機遇大于挑戰。歐洲債務危機也好,希臘問題、西班牙問題也好,問題在不斷地出現。“對外壓力必須通過轉型來解決,最終是提升企業競爭力,帶動企業的發展”。
創業其實分為生存型創業和發展型創業兩種,生存型創業的核心是生存,就是過日子有點困難,所以看看什么生意能掙點錢;發展型創業則是做特別喜歡做的 ,核心是創業。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創業服務機構飛馬旅發起人袁岳說,CYE考夫曼基金會是美國的一個創業基金會,曾在全球做過調查 ,看全世界的創業有什么不同。調查發現,美國人創業,80%是發展型創業,20% 是生存型創業,生存型創業以移民創業為核心。中國人創業,58%是發展型創業,42%是生存型創業;印度人創業,35%是發展型創業,65%是生存型創業。
“這組調查還得出另外一個數據,當向三個國家的年輕人詢問"你將來的理想是什么"時,回答要"發財"的,美國年輕人中占到15% ,中國年輕人中占到85%,印度年輕人中占到65%。怎么樣才能發財呢?美國年輕人認為是投資、創業。中國年輕人認為,要發財就得創業,其中一部分是選自己喜歡做的 ,另一部分則看什么掙錢就去做什么。”袁岳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