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鴨子上架
“40平方米起征線”的爭議仍將繼續,但這阻止不了政府擴大房產稅范圍的決心。央行、國稅總局、住建部等部委相關負責人均在今年各種場合談過房產稅改革推進問題。全國 30多個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地稅官員也已開展為期6個月的房產稅稅基評估集訓,這一培訓被解讀成是為開展非經營性房產的存量部分恢復征稅的試點提供技術儲備。
而在今年11月16日,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財苑)透露“擴大房產稅試點范圍的改革方向已被鎖定”。4天后的11月20日,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謝旭人在《經濟日報》上撰文指出:“推進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發揮房產稅調節收入分配、引導居民合理住房消費的作用……認真總結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經驗,研究逐步在全國推開,同時積極推進單位房產的房產稅改革。”官方表態十分明確。
支持全面開征房產稅的顧海波希望借此可以抑制高房價。陳則明則直言不諱地表示,上海和重慶的試點并不成功,房價仍在上漲。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表示,所有主張房產稅試點的人所提出的政策目標短期內都不可能實現,個人住房房產稅制度不符合當前的中國形勢。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陳凡指出:“房產稅作為一種財產稅,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調節貧富差距和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控制房價沒有太多的直接關系。讓房產稅發揮調控房價的作用,最多是學者理論上的探討和普通民眾的善良愿望。官方不管是國家稅務總局,還是住建部、財政部都沒有通過房產稅控制房價的說法。所以,開征房產稅主要是一項稅制改革,目的在于增加國家稅收收入、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
此外,有關房產稅征收的法理問題也爭議頗多。陳則明表示:“對于房產稅的征收,很多人認為是信息統計上存在技術難題,但真正的核心是法理上有障礙。房產稅是一種財產稅,是針對房地產這種特殊的增值性私有財產征收的。我國由于土地是70年使用權,并沒有私有化,征收房產稅不具備條件,強行征收法理不通。”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認為,征收房產稅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稅收制度應該由全國人大制定,但目前征收房產稅的政策意圖、標準都不明確,應盡早提交全國人大討論。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目前兩地試點的直接依據只是當地政府的規章制度。房產納稅人如果不繳稅,稅務部門也無法對其實行強制措施。一是征稅行為從法理上站不住腳,二是《征管法》并未賦予稅務部門對自然人納稅人采取強制措施的權利。
一年增收5000億?
雖然可能師出無名,房產稅似乎已箭在弦上。
將來的房產稅會怎樣征收呢?也許能從目前試點的上海和重慶兩座城市里找點眉目上海市居民家庭人均不超過60平方米的,對其新購的住房暫免征收房產稅。稅基暫按應稅住房市場交易價格的70%計算繳納,適用稅率暫定為0.6%。對住房每平方米市場交易價格低于當地上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平均銷售價格2倍的,稅率暫減為0.4%。
重慶市獨棟商品住宅和高檔住房建筑面積交易單價在上兩年主城九區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建筑面積均價3倍以下的住房,稅率為0.5%;3倍至4倍的,稅率為1%;4 倍以上的稅率為1.2%;在重慶市同時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的個人新購第二套以上的普通住房,稅率為0.5%。
對稅務工作者來說,“重慶模式”工作量太大,2011年才收稅1.5億元;“上海模式”執行難度就小一些,2011年房產稅收入22.1億元。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房地產動態政策設計研究組的測算數據,比照上海和重慶的房產稅征收稅率,如果在全國范圍內針對所有住宅開征房產稅,預計每年房產稅規模約為5000億元。一旦開征,這筆錢用在哪里尚不得而知,至少政府會又多一筆收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