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12月份開始,20多年來“內外有別”的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征收制度將改變。國家財政部21日發布通知,自2010年12月1日起統一對內外資企業征收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標志著我國內外資企業稅制的全面統一。(10月22日《北京日報》)
一直以來,我國都對外資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這盡管在改革開放初期對引進外企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現在外資進入中國,更多的是看重中國廣闊的市場前景與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以及更為開放、便利、友好的投資環境,而不僅僅是一些稅收優惠政策。與此同時,相比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現在更為看重引進外資的質量,而僅僅依靠稅收優惠政策才能生存的外資質量肯定不高,所以取消外企稅收優惠,統一內外資企業稅制,也有利于提升引進外資的質量。
更為重要的是,一直以來實行的對外企稅收優惠政策,使我國內資企業承擔相對為重的稅負,所以影響與妨礙公平市場競爭的實現。由于外資企業享有不少稅收優惠政策,導致外資企業生產成本更低,從而可以通過相對為低的商品與服務價格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外資企業稅負相對為低,也使其能夠提供更高的勞動報酬,因而更能吸引高層次人才;外資企業稅負相對為低,也使外資企業能將更多的資金用于技術研發,從而削弱內資企業的技術競爭力,使內資企業處于不利競爭地位。
除此之外還需意識到的是,相比于單純引進外資資金而言,我國更為重要的是要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而僅僅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引進外資與外企,并不能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技術與管理水平。而中國經濟要能得到更為快速健康的發展,保持長久的繁榮與發展,最根本的還得倚靠民族工業的發展壯大。而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外資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由于使內資企業處于不平等競爭地位,因而對民族工業取得更大發展空間,實際上只會起到抑制與制約作用。
據報道,隨著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費最后兩項“內外有別”的稅費征收統一化,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將被完全取消。而像這樣全面實現內外資企業稅制的統一,不但不會對我國吸引外資產生負面影響,更有利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在更大程度上促進民族工業的發展。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的原則與特征之一,唯有不斷通過包括實現內外資企業稅制統一在內的政策促進公平競爭,市場經濟才能在我國獲得更大的發展,我國經濟才能獲得更為快速健康的發展,社會公平正義也才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維護與促進。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