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會方面
1.考慮建立西城區中小學物業中心、教學保障中心或連鎖服務中心,開創大社會化辦學思路,降低辦學成本,實現資源的節約利用和有效配置;
2.不能就基礎教育談基礎教育。要將基礎教育規劃延伸到高等教育、社區教育,樹立更廣闊的資源觀。同時,要把基礎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使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成人教育、社區教育等有機銜接,從而體現區域內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以及教育為市民健康成長、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支撐的重要作用;
3.促進教育公平、均衡發展,一方面,制定公平的規則比公平的過程和結果更重要。在規劃中應當致力于建設一個公平合理的規則,從而保障每一所學校都有各自發展的空間,各級各類教育都能同步發展。另一方面,應當根據西城區的實際情況,研究制定本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
4.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在社會領域加大統籌力度。政事分開、政社分開,是“十二五”時期社會領域體制改革的重點,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給社會組織、社會機構更多的支持、規范和指導,從直接包辦社會事務轉變為向社會組織和市場購買服務,實現社會服務社會化。因此有必要細化深化研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相關政策。
(四)文化方面
1.西城歷史風貌保護區的范圍很大,要結合倫敦、巴黎等世界城市對歷史街區開發與保護的經驗,勾勒出未來20年到30年西城區歷史風貌保護區的定位和功能,真正實現區域的保護和發展;
2.要結合西城區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西城區現有演藝資源,科學考慮劇場聚集的程度,發掘好的文化劇目和演出,發展會展業,將產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完善西城區什剎海文化品牌;
3.“十二五”規劃中要切合西城區實際,研究和發掘文化產業衍生品,提升、完善什剎海文化品牌,發揮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五)保障措施方面
1.“十二五”時期,政府機關應加強對各部門人才需求缺口的調研,并加大對現有骨干人才的培養;
2.加大社區工作者管理力度,政府好的為民政策能否落實,需要有好的基層班子作保障。為民政策好,基層社區執行力打折扣,老百姓還是享受不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