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員工父母寄補貼
“我們在過年之前已經給員工漲了20%的薪水。”這位負責人說。不過,更多功夫下在了平時。據介紹,海底撈有一項執行了多年的傳統——給員工的父母發補貼。為了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公司會根據情況,定期給大堂經理、店長以上干部、優秀員工的父母寄上幾百元錢。“這筆錢是員工工資獎金之外,額外為他們的父母準備的。現在,已經有20%至30%的員工父母能夠得到這筆補貼。”農村的老人大多沒有養老保險,這筆錢就相當于給他們發了保險,“父母補貼”也讓更多的員工甘心在海底撈扎根。
粥鋪老板方超早在春節前就讓員工留下詳細的家庭地址和電話,趁著向員工父母拜年之際,詳細地說明自己公司的發展前景和員工的職業空間,也是先從員工父母“下手”。此外,還發了比以往更多的年終獎金。目前,大部分員工已經返工。
另類派
“錢多,人傻,快來” 上招聘廣告
“錢多,人傻,快來”,福建連天紅家具有限公司在網站中心位置打上如此“雷人”廣告,為的就是“搶人”。連天紅公司客服經理劉海潮透露,他們企業今年用工缺口達5000人,而目前所有一線員工數量只有3000,不花大力氣招工是很難完成任務的。所謂“錢多”,是指我們給熟練技術工人的工資幾乎是目前同行業的兩倍,打胚普工和五片鋸普工的工資可高達每天540元,選料、斷料、斷板的工人每天的工資也都高過400元。所謂“人傻”,是大家覺得我們公司的董事長“傻乎乎”,現在用工成本越來越高,他卻加碼提高工資,大家都覺得他“傻乎乎”。
晨報記者 邢飛 周治宏
劉映花 孫雨 孫春祥
■財經晨譚
“用工荒”促中國經濟轉型
“用工荒、招工難”,新春伊始,許多地方又鬧起了“用工荒”。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僅沿海地區招工難,連歷來大量輸出勞動力的中西部省份也加入了“鬧荒”行列。
對于“用工荒”首先要有一個正確認識。當下,勞動市場“用工荒”與“大學生就業難”并存,“用工荒”的缺口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餐飲、住宿等傳統服務業。
不過,伴隨我國人口紅利的難持續,勞動力成本上升已成必然趨勢。根據中國社科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人口與發展研究”課題的研究結論,2009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例達到72.35%的峰值,而后總量開始下降,預計2030年或下降到67.42%。企業“用工荒”的頻繁出現正是這一現象的注腳。
勞動力成本上漲可以倒逼中國經濟實現轉型。中國經濟總量雖然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不過,從質的角度看,中國經濟增長還屬于粗放型,主要依賴資源能源的消耗,在成本高企的現實下,遷移、轉型升級和轉行是大多數制造企業選擇的道路。
此外,由于幾十年形成的極端的企業強勢,雖然中國各種經濟指標都在增長,但沿海出口型企業農民工待遇的工資基本沒有多大變化。現在,為了留住員工、善待員工、尊重員工,成為不少企業應對“用工荒”的重要手段,這也是“用工荒”帶來的一個可喜變化。
對于企業而言,“用工荒”并不見得是壞事。1914年,美國工人的平均工資還維持在2到3美元的階段,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卻大膽地成倍提高工人的工資水平,宣布將工人最低日薪提高到5美元。正是在“5美元日工資”、“每日8小時”工作制的變革中,美國最終變成了架在車輪上的國家,把汽車變成了改變世界的機器。而終身雇傭制和集體主義則使日本企業獲得廣泛的贊譽,也造就了日本經濟的奇跡。
低成本時代的一去不返雖然是企業無法回避的現實,但這并不代表未來的前途就是一片黯淡,讓企業善待員工、尊重員工、提高員工士氣,從而促進生產力效率的提高,中國經濟與企業才能走上質的飛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