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型城市,簡單定義就是“通過創業拉動就業的城市”。山東有青島、濟寧、泰安、威海四個城市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創業型城市試點。
山東社科院省情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秦慶武說:“山東努力推進創業型城市建設,對于轉方式、調結構,實現藏富于民,走內生型發展路子,都非常必要。”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劉玉平教授也認為,山東創建創業型城市與當前國家轉方式、調結構的發展戰略理念相吻合,“對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秦慶武研究員說,用一句形象的話來比喻,山東經濟是“大象經濟”,國有企業、大企業多,與浙江等“螞蟻經濟”省份相比,山東個體私營經濟發育不足。在江蘇、浙江等省,平均70人就有一個小企業,而在山東平均150人才有一個小企業。
對于濟寧被列為國家級創業型試點城市,秦慶武研究員認為,這對創業者來說,是一個很難得的機遇。“濟寧工業基礎好,是山東中等發達城市,經濟總量位列全省第5位。這里已經形成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等幾個大的產業集群,從而能夠給眾多小企業提供為大企業協作配套的機會。交通等基礎設施比較發達,人口密度比較高,發展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的空間比較充足。此外,從人文環境角度看,濟寧運河文化歷史悠久,商業活動曾經非常活躍,上世紀80年代還被稱為‘江北小蘇州’;這里還是孔孟之鄉、運河之都,講究誠信,這都是創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劉玉平教授則認為,濟寧創建創業型城市,自然環境比較優越,擁有大片平整的土地,尤其水資源非常豐富,
都為創業者提供了獨特的資源環境。“濟寧的人文環境也非常優越,歷史文化積淀非常豐厚,這里是儒家文化發祥地,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都有其影響力,創業者不僅可以獲得思想支持、創業靈感,也能尋找到很多創業的角度和線索。”
對于濟寧建設創業型城市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兩位專家的意見基本一致。秦慶武研究員表示,“受文化傳統因素制約,濟寧人重義輕利、重農輕商的觀念還比較重。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導致個體民營經濟發育不足,創業發展環境還有待繼續優化。工業結構偏重,資本密集型企業多,一定程度上形成創業門檻高的現實。從區域上看,這里‘非藍非黃’,雖然處在魯南經濟帶上,但幾個市相互聯系相對松散,整體看來,戰略性勾畫和支持不足。”
秦慶武研究員說,要進一步推進創業型城市建設,濟寧還需打造“三個高地”。“一是政策高地,通過更多優惠政策的支持和激勵,為創業營造更加寬松、便利的外部環境。二是資金高地,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為創業提供更加活躍、靈活的金融支持。三是打造園區高地,通過設立更多類型的創業園區、創業孵化園區等,形成適合不同創業者的創業引導載體和平臺。”
劉玉平教授特別從發展文化產業的角度,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說:“發展文化產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濟寧要進一步做好文化資源挖掘、利用的大文章,通過創業型城市創建,真正把資源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在這方面,嘉祥就做得不錯,他們對曾子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稱得上是個亮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