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由幾個“80后”技術迷創辦的科技博客36氪,專門為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提供信息分享、媒體推廣、融資對接等服務。公司CEO劉成城說,我們每天要看國外幾十個互聯網科技媒體,然后篩選出對中國創業者有啟發的項目,發布在博客上。我們對新技術市場前景的獨特理解是吸引創業者關注的基礎。
借助李開復的號召力,創新工場組建了一支高端專業化的創業咨詢團隊,包括在谷歌、IBM、微軟等世界500強企業有超過10年工作經驗的國際級專職創業導師20余位,在孵項目技術工程師350余位。
除了創新工場,中關村還涌現出一批特色服務機構,如采用“創業培訓+創投”模式的聯想之星,提供“創業導師+持股孵化”服務的博奧聯創等,內容豐富,機制靈活。
“創業夢工廠”的夢想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說,從最初的科研人員下海單打獨斗,到本世紀初一批海歸借助風投勇闖商海,目前中關村創新創業已經進入到由新興服務業全過程支撐的新階段,這一方面有中國經濟強勁發展帶來的外部需求引力,同時也有體制機制創新形成的內在推力。
2009年中央批復中關村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來,新一輪的體制機制創新在中關村展開,股權激勵、科技金融等一系列先行先試政策的實施,積極整合行政資源,和市場動力作用在一起,發酵形成一個有利環境,刺激圍繞小企業和創業者提供服務的市場化機構快速發展。
創業者離不開來自政府部門的強力支持,在北京市2010年頒布的《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中,把新辦企業的注冊條件,從以前的必須擁有一間獨立房屋,放寬到一間房屋可以注冊多家企業,大大方便了創業企業的發展。
郭洪說,市場導向的創業服務業的興起是中關村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此,中關村管委會打破過去的條條框框,先后將創新工場、常青藤等一批新型創業服務機構認定為示范區創新型孵化器,并納入中關村創業服務支持體系。“中關村成了我國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地區,目前正向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進。”來源人民政協網)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