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網Cye.com.cn】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自家屋頂建電站,不但可以自用,富余電量還能轉手賣給國家電網。這事兒聽起來有些懸乎,但它的實現卻已經近在眼前。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昨天(27日)發布的《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對于普通用戶自建的發電設施所產生的清潔能源,公司將按國家規定電價予以全額收購。那么,自家安裝發電設備能否自給自足?投資一個"微型電站"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又是否劃算?
國家電網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正陵介紹,服務工作意見中所指的分布式電源是指位于用戶建筑附近,單個裝機容量不超過6兆瓦的以自發自用為主的發電設備,包括太陽能、風電、生物質、地熱等所有清潔能源。
張正陵:相當于用戶自己建了一個微型的小電站。他現在就不用擔心建成后并不上網了。對用戶的類型是沒有限制的,從自然人到法人都可以。
分布式發電作為清潔能源,不污染環境。發出的電自己用不了還可以賣出去。這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好事。那么我們普通民眾家里能不能也安裝一套分布式發電裝置呢?實際上,早在6年前就已經有人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趙春江是上海電力學院太陽能研究所所長。2006年趙春江在他家30多平米的屋頂上安裝了22塊多晶硅光伏電池板,這套裝置的裝機容量是3000瓦,平均每天可以發出9度電。
趙春江:六年了。到今天累計已經發電18176度了。
去年國家電網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后,當地電力部門為趙春江家安裝了雙向電表,它家的富余電力終于可以上網被電力部門收購。趙春江指著自己電表上顯示的負數值說,由于國家還沒有出臺收購電價的政策,因此結算方式暫時按發電量與用電量互相抵扣的方式。這就好像是把電存進了銀行。
趙春江:你看,這是負的。表示我太陽能發電的功率大于我用電的功率,已經往外送了。
據介紹,截止目前,國家電網已經受理了119件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申請,已經有十多個項目建成發電。平均每個項目的投資成本在三萬元左右。不過還是有不少群眾對安裝這樣的發電設施心存顧慮。
群眾:包括一些前期的安裝費用還包括以后后期維護費用,加上天氣不是特別好,陰云天氣比較多了,成本如果說政府能夠出一半百姓出一把這是比較合理的。
這三萬元投資能收回嗎?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沈文忠表示這主要取決于國家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的上網電價標準。
沈文忠:西方國家都是根據氣候條件,根據發電量會給一個電價,老百姓會清楚地算出來,我投入三五萬塊錢每年能得到多少回報,可能比銀行存的利息要好,那老百姓就會干。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