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直銷立法的正式出臺,人們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安利、雅芳、玫琳凱等老牌直銷企業身上,卻不知,正有一支直銷新軍在暗地里“磨刀霍霍”,他們積極在構建自己的銷售網絡,并且不斷從老牌企業中吸收人才,希望能在拿到牌照后立刻發力,搶奪市場份額。
暗中備戰
一般而言,直銷新秀們基本在直銷法正式出臺前的幾個月甚至一年就已經開始進入籌劃期,目前大都積聚了萬人級別的銷售隊伍,專賣店的鋪設工作也已經展開。
據一位經營修正藥業產品的直銷人員呂先生介紹,修正從今年3月始構筑銷售隊伍,目前在全國范圍內的直銷隊伍約為1萬人,專賣店上百家。據調查,修正的專賣店計劃是按照行政區劃鋪設,以城市內的“區”為單位展開,每區設立一家,先到先得,和個人業績考核沒有直接關系。
而武漢瓜拿納在1998年之前就已經在發展直銷,但因政策變化,1998年到2003年間其直銷業務一度停滯,但因為又被列入到去年廈門會議的“紅名單”中,因此多被業內人士認作第一批牌照的有力競爭者。據一位瓜拿納專賣店的店主說,實際上,瓜拿納從去年4月已經進入直銷籌備期,主要工作包括建設生產基地和構建培訓體系,目前在全國已擁有兩三萬人的直銷隊伍,全國專賣店數量有100多個。
同在“紅名單”中的南方李錦記的情況也類似。他們曾在1996年前后啟動直銷業務,但由于產品線很短,主要是一種口服液,公司又低調,因此并不為市場熟知,但據該公司外事部的工作人員介紹,其目前進入直銷的產品線日益豐富,除了醬料仍繼續走傳統渠道外,保健品、個人護理品都在以直銷方式進行銷售。而在開店計劃中,南方李錦記則采取兩條線并進的策略:一邊是公司在全國開出25家自營店;另一邊則由達到業績的經銷商開設專賣店,只要連續三個月的團隊總業績達到1.6萬元即可申請開立專賣店,成為店主,公司會另外支付其7%的業績提成。據了解,這類專賣店的數量已經超過2000家,而據業內人士估計,其直銷隊伍應該有兩三萬人。
對于第一批牌照的取得,各個直銷員均對自己所處公司信心十足。
挖角老牌企業
相比之下,在中國耕耘了10年之久的安利僅穩定的核心銷售人員就已達到18萬人,雙方之間的差距由此可見一斑。但亦有業內人士指出,正因為安利的銷售隊伍已經非常龐大,現時進入的人就失去了發展空間,所以更多的人會選擇加入體系尚未構建完備的新興直銷企業。而在直銷員中也有一個共識,選擇一家公司最好是在其新開發市場的時候進入,前三年才是機會期。 因此,一些老牌企業的直銷人員開始轉投其他企業的懷抱。安利一位高級經銷商范女士就告訴記者:“我們現在更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去鞏固人才隊伍,因為已有很多直銷公司到安利團隊里搶人才了!
呂先生曾在安利做過一年,“一年根本沒有賺到錢!彼f,F在他已進入修正藥業,開了一家專賣店,做到第5個月,累計拿到的獎金約2萬元,對此收入,他表示非常滿意。
為吸引人才,新秀企業大多會開出更為誘人的薪酬,首先他們會降低單位時間內的業績考核標準,比如說相比安利每個月銷售8萬元為合格部門的考核,南方李錦記開出的標準為每個月銷售8000元;有的制度則保證銷售人員在團隊中的級別只升不降;還有的則專門針對做安利過程中經常發生的不自覺壓貨現象設置了減低壓貨風險的制度。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制度無疑會使新秀企業更具競爭力,但如何讓其計酬制度與直銷法相吻合也是它們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將直接關系到它們能否取得直銷牌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