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洋快餐 “真功夫”試水標準化中式快餐
在洋快餐遭遇蘇丹紅風波的當口,中式快餐卻在暗中積蓄力量。
后勤配送,餐廳布局,服務員服裝,整一個洋快餐的中國化翻版。日前,中式快餐真功夫全球餐飲連鎖機構在東莞宣布,該公司已攻克中式快餐標準化難關,從而使其與洋快餐在標準化的問題上處于了同一起跑線。
真功夫總裁蔡達標昨日表示,真功夫將在2008年,開到500家連鎖分店,五年內力爭中國中式快餐第一品牌,逐步實現躋身于十大全球餐飲品牌的遠景目標。
但是這種中式標準化能否挑戰在這方面駕輕就熟的洋快餐?
模仿洋快餐模式
據他介紹,能突破標準化瓶頸是因為將蒸汽控溫控壓原理首次引入到餐飲業,創制成獨特的電腦程控蒸汽柜,保證蒸制食物過程中的恒溫、恒壓與精準時間,從而解決了中華美食無法量化烹飪的難題。
據悉,真功夫目前已有86家直營店,其品牌源自1994年在東莞創立的“雙種子”,2004年,其推出全新品牌“真功夫”。除了推出嶺南地方飲食特色——原盅蒸飯外,該公司逐漸的形成一套與洋快餐相似的標準化制度。
另外,該公司還成立了一個大型的原料加工、配送中心,將所有的傳統廚房的工藝制作過程都退出去,放到后勤基地去完成,統一制作、監控,然后再把半成品真空包裝,集裝成箱用冷凍車按時送往餐廳。
記者在該公司餐廳看到,其餐廳布局和服務員服裝等,除了色彩和標志差異外,與洋快餐相差無幾。就連餐巾紙、可樂包裝等細節都與洋快餐有神似之處。兩者最大的才差異在與其餐廳后臺的電腦程控蒸汽柜,其菜式的溫度,份量皆由電腦控制。
該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事實上該公司中高層中有不少來自洋快餐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
建三大后勤基地
另據介紹,真功夫在華南、華東、華北建立了三大后勤基地。華南后勤基地設在東莞長安,前后投資已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為華南76家分店完成訂貨、加工、儲存、運輸及分發等一系列工作,未來還可以滿足400間餐廳的供給需求。
“目前除廣東外,在上海、杭州、寧波都已開設分店,營業額也在穩定增長。北京有兩家分店在四月份要開業,計劃到年底全國分店數量將達130家。”蔡達標說。
挑戰洋快餐面臨三大難題
但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由于真功夫菜式源自粵菜,能否適應華東華北消費者的口味,尚值得商榷。
即使在強調標準化的洋快餐,還會根據不同的地域推出不同的產品,如肯德基還在廣東的餐廳推出地方特色的涼茶。而其在北京的餐廳中,還有油條、粥等特色。真功夫要走向全國必須在產品創新能力,以及把握地域性特色上下功夫。
同時,用兩個后勤基地來支撐幾個的餐廳,顯然成本過大。此前,在中式快餐一枝獨秀的永和大王,因為物流配送成本過高,關閉了其在福建的惟一一餐廳。
另外,標準化只是洋快餐的一個成功工因素,能夠克隆模式,但無法克隆文化,產品創新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洋快餐不光提供的是一個各地都一樣的食物,每個地方還有相同的背景音樂,有孩子喜歡的玩具搭配,有強大的體育、文化和娛樂營銷活動來做大品牌。
中式快餐實現標準化是一個基礎的技術問題,更需要強大的品牌支撐,以及中華文化內涵的巧妙結合。
標準化雙刃劍
同時有人認為,中餐標準化,的確可以方便中式餐飲管理,從而進行迅速的連鎖擴張。但如此高成本的物流和硬件投資,無疑使得該種快餐類型必須抬高產品價格,那么標準化意義何在呢?
快餐類型的競爭并不是只有洋快餐,中式的其他快餐,以及各種類型的中餐館都是這種標準化快餐的競爭對手。
對于消費者而言,品牌知名度,產品本身的質量和價格,以及就餐環境都是吸引就餐的要素。
但具體到真功夫,品牌尚未打開局面,目前的菜式數量并不多,同時份量也不大,而其定價卻與洋快餐相近,那么對于普通消費者,他的吸引力何在?
標準化在提供一種連鎖擴張的可能同時,也給中式快餐壓上了沉重的資金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