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許經營放開藥店 翻版肯德基模式
“我看好這個市場,計劃把美信做成藥品零售特許經營的‘肯德基’”,吳窮顯得很有信心。作為北美京信公司的董事長,剛剛拿下美信北京的代理權不久,吳窮就開始著手下一步在藥店業翻版“肯德基”模式的計劃。
自2002年6月27日,美信和深圳海王星辰合作以來,目前,在國內發展美信醫藥國際連鎖已有70多家,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的十余座城市。隨著我國對外商特許經營政策的進一步放開,美信加快了擴張的腳步。
特許經營新《辦法》出臺
據了解,1997年原國內貿易部發布《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試行)》,但該試行辦法規定較為原則,已不能適應中國特許經營快速發展的需要。此外,根據中國入世承諾,中國政府允許外國公司通過特許經營形式進行營銷活動。外商在我國進行特許經營有兩種方式,一是,外國公司從境外向中國企業授予特許權(也稱為“跨境交付”)方式,二是,在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向其他中國企業授予特許權。
其中,先放開了第一種方式,而第二種方式的放開是逐漸推進的,中國承諾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3年內對特許經營取消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限制,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介紹,實際上國內的美信、星巴克等大多數種“洋品牌”采用的就是第一種“跨境交付”的方式在國內進行特許經營的。
如今,特許經營市場將在今年全面放開,商務部頒布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于2005年2月1日起施行,它是在原國內貿易部頒布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試行)基礎上,經過修訂而成的規范我國特許經營領域的部頒規章。
新《辦法》的很大一個改動,就是放開了第二種方式,即允許了在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向其他中國企業授予特許權。2月1日起,外商可以根據企業自身情況,更加靈活的選擇其中一種方式,到中國進行特許經營。
裴亮認為,《辦法》明確外資企業在華從事特許經營的相關規定,這意味著原來一直受限的的外商投資企業進入零售業特許經營即將放開。
零售藥業的外商特許經營
據裴亮介紹,海外成熟企業的進入,一定程度上會帶動中國內地市場的成熟。隨著海外企業對中國市場認知度的加深,他們更加看好中國市場,越來越多的海外企業來到中國投資。這些國際品牌的進入會增加國內中小企業進行特許加盟的信心,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作為國內第一家藥品零售特許經營的洋品牌,美信的發展處在穩步擴張中。據美信中國總部總經理張國芳介紹,這些新開藥店平均3-6個月達到保本點。
出于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更來自于對利潤的靈敏嗅覺,作為廣告傳媒業資深人士的吳窮,開始涉足藥品零售行業,并作為大股東和有藥店實體和管理背景的張立東、張建人一起,一舉拿下了美信在北京總代理權。說到加盟費用,吳窮說,費用很高,但他認為美信這個全球第一大的洋品牌很有影響力,在中國的發展態勢將會很好,并期待在中國也作成藥品零售業特許經營的“肯德基”。據了解,和吳窮類似心態還不少,在北京召開的美信加盟說明會上,聞風而動前來參加的就有30多人,有投資者也有藥店經營者。
“國際品牌的經驗我們可以多借鑒一些,”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會長朱長浩說,“雖然外商特許經營政策放開,將會對餐飲、超市等商業的沖擊相對較大,而藥品零售行業因為多種復雜原因,大規模的外商來中國搞藥品零售特許經營還未到時候”。
“但我們的著眼點可以放在借鑒和學習上,國外的特許經營已發展了許多年,有著不少成功的例子,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管理模式。目前,美信作為第一家在中國進行特許經營的外商,其在國外取得的經驗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一塊‘他山之石’。”朱長浩說。
業內人士認為,發展特許經營可以以較少的資金投入,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張營銷網絡及品牌形象,由此發展起來的規模化經營也提高了企業盈利能力。同時被授許人交納的特許費也保證了企業的持續盈利,特許人更可降低經營費用,分攤推廣及廣告費用,集中精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利,也有利于未來幾年里對抗外國企業的巨大沖擊。
特許經營是雙刃劍
由于我國藥品零售發展連鎖時間并不長,特許經營方式出現也更晚,目前,北京金象大藥房、湖南金沙大藥房等是國內特許經營的先行者。但在特許經營的規模和管理上和國外還有一定距離。
湖南金沙大藥房零售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智林說,金沙和金象所采取的特許經營的模式比較類似——“商標+配送”,即加盟藥店多數不用交納品牌使用費或者只交很少的一筆錢,加盟店統一使用總店品牌,總店的收益則主要來自于給加盟店的配送費用。
而美信采取的是“企業制度加盟體系”。據美信中國總部總經理張國芳介紹,美信提供給加盟商的是:品牌、營運系統和持續性的支持。由于沒有配送,所以美信并不以產品作為利潤的來源。目前,美信要一次性向加盟店收取10年期的品牌使用費約5萬元,藥店在外觀上使用雙品牌,每月還要收取約3000元的管理費,且管理費從第四年開始以1000元的增幅遞增。
但當天參加美信北京加盟說明會的人也表示擔心,“企業制度加盟體系”是否符合中國市場實際情況存有疑慮。和本土企業較為低廉的加盟費來說,加盟費用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并使得投資的風險加大。
有專家提醒,外商匆忙進入中國特許加盟業,意欲通過招募加盟者盡快占領市場份額。一些洋品牌在中國不開直營店或直營店較少,特許商借助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招攬大量的加盟商,以收取不菲的加盟費,而不考慮給加盟商造成的沉重負擔,對于這種只盲目招募加盟者的洋品牌,國內創業者要慎重選擇。
還有一些加盟商認為,只要按照特許商的規定程序經營就可以高枕無憂。這樣會造成了加盟商的嚴重依賴性,卻忽略了各地消費者偏好的異質性,導致對市場動態變化反應遲鈍,沒有抵御意外風險的能力。
裴亮認為,特許加盟是一種“復制成功”的商業模式,加盟費買的是知識產權、專利技術、成功的管理模式和經驗。但成功的商業模式并非能夠完全克隆,需要符合當地市場環境。對藥品零售行業來說,目前可以選擇加盟的洋品牌還很少,規模也不大。裴亮說,外商特許經營大規模的進入到中國市場,尤其是藥品零售市場還有待時日。目前醫院處方不能外流、醫藥不分家,導致藥品零售市場規模對外商的吸引力和誘惑力并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