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業蘊藏百億商機 中國可能成全球老大
“由蓮花二村到羅浮山,共100公里。先走蓮花路1.3公里,轉洪威路0.2公里,轉北環大道輔道0.6公里……”7日,住在蓮花二村的郭先生打算在周末開車“自駕游”,拿出新買的掌中衛星導航儀一查,所有應走路線一目了然。 在深圳,衛星導航儀這種新型數碼產品正成為越來越多“路盲”車族心儀的“智能地圖”。而深圳已經成為全國消費衛星導航產品的龍頭城市之一。
異地導航:將可“智能”劃定路線
昨日,記者看到了郭先生的便攜式衛星導航儀,發現這種導航儀與一般的車載衛星導航儀類似,只是塊頭僅有成人手掌般大小,其最大的特點是擁有自帶鋰電池,可以脫離汽車隨身攜帶(一般的汽車導航儀需要由汽車供應電源)。據介紹,這種便攜式衛星導航儀不僅可以為“汽車族”在車內實時導航,還可以幫助人們“智能”劃定出行路線,而且全國范圍內有效。
記者在導航儀的索引里輸入“深圳羅湖東門到北京天安門”,發現彈出的菜單如下:“共2286公里。東門中路0.2公里,轉曬布路0.3公里……轉京珠大道975.7公里……轉復興門內大街2.8公里,轉西長安街。”據說如果在實際開車中走錯了路,導航儀還可臨時變更新的路線。
深圳導航品消費需求旺盛
據統計,目前在全國范圍內來看,深圳導航產品的銷量占中國所有城市的前四名,銷量最大的城市依次分別是上海、北京、廣州和深圳。據分析,深圳導航產品消費旺盛是因為深圳消費市場大,而且人們對新鮮事物接受度高,購買者以商務使用和旅游使用居多。
據介紹,目前在深圳,購買汽車導航產品的主要有三種人:在國外呆過的“海歸”,這種人對導航產品非常熟悉;沒有使用過的“路盲”車主;以前使用過買來自用或送人者。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在深圳,衛星導航產品主要分車載導航和個人導航兩大類,前者是針對車輛而言的導航產品,后者則是個人導航終端,如智能手機、手持導航儀等。
未來:廁所導航、電話號碼導航
“你出差剛下飛機,走出飛機場用導航儀就能搜索到附近有哪些賓館和餐廳,而且精確度一般在3到5米。”在中洲南方實業有限公司辦公室,記者看到,在導航儀上搜索“深圳、餐飲”,就可以看到畫有很多“一碗飯”標識的“餐飲點”。
“其實,衛星導航產品未來有很大的應用,它不僅局限于實時導航、規劃路線。目前中國的導航市場才剛剛起步。”深圳麥士威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魏小姐表示。記者隨后咨詢了深圳的一些導航硬件生產、代理商,他們普遍表示“衛星導航產品未來增值使用的發展潛力巨大”。據悉,除加油站導航、停車場導航、銀行導航、賓館導航外,未來還能實現購物導航(除顯示商場外還能顯示其最新打折優惠)、廁所導航等,甚至想要根據電話號碼(一般限于在工商局注冊的企業電話)來“導航”其所在地點“也完全有可能”。
瓶頸:地圖不精、認知不明
深圳一些業內專家表示,目前阻礙衛星導航產品發展的兩個最大瓶頸分別是:電子地圖和消費習慣。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共有9家企業獲得了國家測繪局或總參測繪局審核通過的“導航電子地圖生產資質”,除深圳企業凱立德公司外,還有四維圖新、高德、暢想、瑞圖萬方等企業。但電子地圖的編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其后期維護也需要昂貴的費用。
記者隨機采訪發現多半人對“衛星導航產品”一知半解。在國有企業工作的李霞告訴記者,“導航儀能定位,我最擔心帶了導航儀就失去了隱私權。”而家住梅林一村12區的楊國維表示,“我開車幾年了,沒想過要買導航儀。我對深圳挺熟悉,不需要導航。”但當記者解釋導航儀可以進行全國導航時,楊國維想想又表示“那可以考慮買一個”。而今年39歲的蘇曉嬌女士則認為,不買導航產品是“擔心電子地圖的精確度不夠或信息滯后,例如它不能顯示哪個地段這兩天正在修路。”
相關鏈接
專家預測中國將成全球導航市場“老大”
坊間普遍認為,在全球范圍內,衛星導航產業已經成為一種朝陽產業。
“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將成為全球衛星導航市場的‘龍頭老大’,其次是印度,然后才是美國和歐洲。”2005年12月初,在上海“國際導航產業化與科技發展論壇”中,德國慕尼黑聯邦國防大學測地導航研究所所長、美國導航學會歐洲會員岡特·沃爾夫岡·海因說。他補充,這并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看法,而是全球導航領域的專家、市場分析人士和公司所達成的共識。
據日本一家研究機構較為保守的預測:就車載導航而言,截止到2005年底,中國擁有車載導航設備的車輛不足10萬輛,車載導航安裝率不到2%。而日本的汽車車載導航安裝率高達59%,歐美約占25%。到2007年,中國至少將有60萬輛汽車裝備導航設備,產值至少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