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報訊 昨天,在Google宣布推出學術搜索的同時,百度宣布推出國學頻道。Google學術搜索是一項免費服務,可以幫助中國用戶更方便地搜索全球的學術科研信息。百度國學頻道收錄大部分上起先秦、下至清末2000多年間以漢字為載體的歷代典籍,其內容將隨著用戶的需要而不斷擴大。
北京晨報訊 (記者 張旭光) 全球搜索巨擘Google昨天宣布將麾下“學術搜索”產品擴展至中文學術文獻領域,中國網民從此可以快速尋找中外海量的學術資料。值得注意的是,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復直接負責了該產品在中國的發布,這是李開復“空降”Google半年來首次在“招聘工作以外的領域”亮相。
微軟與Google的官司中,按照三個月前美國法院的初步裁決,李開復在中國的工作一度被局限在招聘領域。那場官司于去年底悄然和解,和解方案的具體內容被雙方嚴格保密。但昨天在產品領域的亮相,表明李開復已基本擺脫了前東家微軟的重重桎梏。而直到上周為止,李開復在接受采訪時談的都還只是他在招聘層面的工作。
據悉,“學術搜索”已成為Google正式入華以來面向中國推出的首個搜索產品,這是一個免費服務,搜索范圍包括論文、專家文獻、書籍、摘要以及技術報告。它的成就在于能過濾掉普通搜索中的大量無用信息。比如用“學術搜索”搜尋“李開復”,得到的結果中沒有關于他的新聞報道,只會顯示李開復歷年來發表的學術文章。
據李開復介紹,“學術搜索”早先居然只是一位Google工程師的“業余研究”,因為Google允許員工占用20%的工作時間“干與自身工作無關的事情”,這種“業余研究”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并成為Google的正式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百度今天也在上演其跟Google的首場直接較量,它也要推出跟做學問有關的搜索產品,只是比Google更“古典與國粹”一些。百度于今天上午正式推出“國學頻道”,其搜索結果將同樣不受其他互聯網信息的“干擾”。
兩天內在中國上演同類型的“學術”大戰,雙方均堅稱只是時間上的巧合。不過,雙方的“世界觀”顯然有所沖突,Google的出發點是“整合全球范圍的學術信息”;而百度則宣布自己是基于中文的搜索引擎,“弘揚國學,彰顯中華文字之美,是百度至死不渝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