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津門第一撞” 實為另類營銷
“嘀噠!”手表的秒針僅走了一秒,一輛嶄新的銳志瞬間變得面目全非。駕駛艙前車身深度凹陷,鋼板完全扭曲變形,當碰撞后銳志的車門被現場工作人員輕松打開時,現場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這是上周五(2月17日),豐田在位于天津的中國汽車技術研中心展開的一場公開的碰撞試驗,被媒體稱為“津門第一撞”。
“希望這次試驗,能使大家對豐田車的安全有進一步了解。”一汽豐田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毛利悟說道。
對于汽車的安全,一直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兩車相撞后,乘員能走著出來的是德國車,爬著出來的是美國車,而被抬著出來的是日本車,大家總是認為日本車鋼板薄,不安全。
的確,廣本“婚禮門”事件后,一提起日本車,很多消費者都心有余悸。而銳志的這次碰撞,顯然也是巧意安排。此次碰撞選擇的標準,是前段時間陸風在歐洲鬧得沸沸揚揚的相當于歐洲的最高標準NACP標準。據了解,中國目前實行的正面鋼性墻48公里/小時碰撞測試,100%正撞,而歐洲目前執行的56公里/小時,正面偏置可變道碰撞檢測標準。
中國汽車標準化研究所所長吳衛說,與美國的抽查制不同,目前我國碰撞標準不僅相對更低,實行的還是“準入制”,很可能一些汽車企業檢測車輛達到了標準,而實際生產車輛并不達到這一標準,導致市場的魚目混珠。
豐田這樣做,顯然也有其自己的考慮。毛利悟說,今年豐田沒有新車型推出,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市場營銷能力,而提高安全技術就是營銷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