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華為并購港灣”的傳言,一位接近華為總裁任正非的人士如此回復記者。他同時別有意味地評述:“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華為總會給人驚奇!”
華為數據業務部一位中層則稱,包括港灣大股東華平投資“已與華為達成股權轉讓協議”等傳言的最早版本出自多位港灣中高層,而華為內部并無任何消息傳出。
此時,有關華為將合資公司華為3COM出售給Juniper的傳言仍甚囂塵上。
該中層提醒記者,如果傳言屬實,同為專注數據業務的公司,華為針對華為3COM、港灣采用的相反的資本策略,其中深意,值得思量。
沖突的商業邏輯
“除非出于了結多年的江湖恩怨,并且價格極為低廉,否則華為不太可能一口吃下港灣。”上述華為數據業務部中層認為。
某種程度上,華為3COM的成立,是華為經歷港灣倒戈后的結果。
該中層認為,無論是2001扶持港灣,還是兩年后組建華為3COM,華為都有一個基本的出發點:華為的長處在于運營商為主的電信級市場,與主體業務有沖突的分銷業務,以分離華為主體、單獨運作為宜。
“收購港灣與此出發點是違背的。”他認為,盡管港灣從2003年開始就從賣路由器、寬帶產品進軍到其它領域,但是港灣的優勢產品依舊是其企業級的路由器和寬帶產品,這部分收入超過其總體收入的60%。
“收購港灣與華為專注電信運營商市場的核心理念強烈沖突!彼J為,港灣在數據業務的產品線,華為3COM基本都能覆蓋,并且從運營情況看,華為3COM遠勝港灣!叭A為沒有必要收購港灣,如果需并購港灣的話,就不會出售華為3COM!
相反,不少人士認為,出售華為3COM倒是甚合商業邏輯。前述中層分析,華為3COM成立之時,華為與3COM即有協議,針對電信運營商市場的高端路由器等產品及相關技術專利依舊保留在華為數據業務部門,而把與華為主體沖突的企業級產品剝離到合資公司,“出售華為3COM給Juniper,只要價格合適,對華為母體沒有傷害,也比較合華為的思路”。
另類資本路徑
前述接近任正非人士作出了一個有意思的分析,他認為,出售華為3COM或許是華為“另類資本路徑”的一個體現。
“華為可以做另外一種上市!彼f,2001年前后,華為靠賣掉旗下很賺錢的非主營業務“安圣電器”,從愛默生手中兌現了7億美金,這種“生一個能賺錢但是與主營業務關系較疏遠的公司——孵化——賣掉”的思路或許會成為華為另類的資本模式。
不久前,海外消息顯示,華為3COM將以17億美金的作價,出售給美國Juniper網絡公司,從華為至今只對合資公司投入技術與人力來看,這是合算的買賣。
盡管該消息至今沒有得到華為官方的確認,但華為對控制華為3COM的態度令人玩味。2005年11月,公司總裁鄭樹生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坦承,華為3COM最終將“自立門戶”。彼時,3COM公司剛剛履行以2800萬美金購得華為3Com2%股權的權利,從而擁有了合資公司51%的控股權(華為占余下49%)。雙方還約定,一年以后,雙方仍可以以競價的方式收購對方持有的合資公司的全部股份。
也就是說,即使華為3COM不出售于Juniper,華為亦有將華為3COM整體出讓給3COM的可能。
前述接近任正非人士分析,華為這兩年誕生的子公司還有做軟件的海思半導體、做移動通訊射頻產品的安捷信、華為手機、合資公司鼎橋通訊等,都有可能納入此種運作模式。
而目前來看,華為收購的業務并不多見,記者最新獲悉,華為近期以8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電信系統集成商廣州斯凱文科技,但從資本規模而言,手筆較小。
華為相當多人士并不看好收購港灣。“將港灣并入囊中,并非出于業務整合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