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轉播權之爭 地方臺從央視虎口奪食
央視的壟斷地位,正遭受來自地方電視臺的強力挑戰。世界杯的開播將央視與地方臺之間的轉播權之爭推向了前臺。
最近幾天,中央電視臺CCTV5連續發表鄭重聲明:央視擁有德國世界杯的中國內地地區獨家轉播權。
在記者對華南、華東、華北等地的地方電視臺調查中發現,不少地方臺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為了生存鋌而走險轉播央視的世界杯信號。其背后是基于廣告利益的對“世界杯經濟盛宴”的爭奪。
轉播權之爭激化
“直到6月1日,央視某部門才給全國10個地方臺發函,表示將二次銷售20場世界杯轉播權,每場價格25萬元起,而且僅是部分世界杯小組賽。”華東地區某省級電視臺體育頻道的總監告訴記者。
早在半年前,地方臺就通過各種會議場合和派人進京與央視協商今年世界杯轉播的問題,但央視一直以授權有限為托辭不予回應。
“由于價格不合理,以及大部分利用世界杯平臺的廣告早已經進入央視,所以即使地方臺花血本購買轉播權,也幾乎不太可能盈利。”上述人士補充道,一個地方臺光這筆開支就是500萬元,有些臺是承受不起的。
在這種形勢下,不少地方臺開始尋求變通。據記者了解,華東某省級電視臺體育頻道歷來不被允許轉播世界杯,但在“不得不播”的生存壓力下,它今年采取全盤轉播央視內容的方式,即對比賽、廣告、演播廳進行完整轉播。而全國其他地區的地方臺也大多采取了類似的做法。
“這是一種盜播行為,央視正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制止這種行為。” 中央電視臺體育節目中心主任江和平表示,央視對于轉播權的銷售是以單場賽事為單位,不涉及期間插播的廣告等。
“央視目前的壟斷意味很濃。”業內人士分析,實際上,央視與地方臺之間的轉播權爭奪從1998年世界杯就開始了。國家廣電總局為了避免雙方哄抬報道權價格、進行惡性競爭,2000年1月份發布了《關于加強體育比賽電視報道和轉播工作的通知》,規定“在我國境內的電視轉播權統一由中央電視臺負責談判與購買,其他各電視臺不得直接購買。”并明確,央視應就地方臺需要,通過協商轉讓特定區域內的轉播權。
據記者了解,今年世界杯的轉播權是央視向版權代理商瑞士盈方公司購買的,而2010年世界杯亞洲地區轉播權的代理商是瑞士盈方公司和日本電通的合資公司。目前中國的轉播權還沒有談下來,但江和平表示“現在的開價是沒有一家地方臺承受得起的”。
背后的廣告利益
世界杯的商業化運作使其成為一場經濟盛宴,而各電視臺對轉播權追逐的背后是一張張廣告單。
“連100萬元的廣告客戶也拉不到。”某地方電視臺體育頻道負責人有些苦惱,今年轉播世界杯是貼錢的,轉播近一個星期但廣告沒有上來。一方面,地方臺雖然通過變通的方式轉播央視的信號,但由于同時轉播期間的廣告,因此地方臺并沒有從中受益。而世界杯新聞、專題節目的制作費還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由于央視6月初才公布向地方臺銷售轉播權方案,導致該臺的轉播項目和廣告方案啟動的時間很晚。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與央視達成轉播協議的強勢地方臺身上,如上海電視臺。據了解,上海電視臺是直到世界杯開賽前兩天才與央視達成轉播協議,花了500萬元買了20場比賽的轉播權,還有后期的制作費等付出了很高代價。但由于招商時間很短,目前廣告收益似乎并不樂觀。
因此,廣告大單都被央視收入囊中。2002年央視轉播世界杯的廣告營收達到4.5個億,而今年其內部人士樂觀估計“有望突破10億元大關”。財大氣粗的中國移動、青島啤酒、聯想、奇瑞、勁霸等企業都搭上了央視的世界杯轉播快車。
“這也正是央視今年大力打造世界杯轉播的利益動因。”人大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分析,近年來,央視與地方臺的利益分歧越來越大。
地方臺的無奈生存
體育資源具有獨占性,只有國際、國內的頂級賽事才有商業與傳播價值,因此大賽事的轉播扼住了地方臺生存的命脈。
業內人士也質疑了目前我國每個省市都設體育頻道的做法,認為比較合理的格局是出現兩三家電視機構競爭的局面。
實際上,現在地方體育頻道的日子確實不好過。如湖南臺的體育頻道由于經營狀況不好,在前兩年被撤銷了。還有不少地方臺的體育頻道加入了很多娛樂節目,甚至播電視劇來充數。
如果地方臺獲得了獨家轉播權,但沒有強的覆蓋能力,其商業價值也無法實現。即使進行二手倒賣,議價能力也比較弱。
但地方臺還是有其自身的生存方式。一動體育總裁張慶認為:一是做好當地賽事,如引入一些國際賽事在當地舉辦;二是通過資本運作獲得廣泛的收益,如爭取獲得轉播世界杯以外的其他節目;三是節目制作上謀求多樣化,如從內容上來講,可以搞體育娛樂化。
“而如果央視真的把地方臺壓垮了,有可能造成地方比賽蕭條,從而提高央視到各地的轉播成本,所以央視應該也會給地方臺一定的生存空間。”上述某體育頻道負責人分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