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視產業多個國家標準即將出臺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有關專家證實,數字電視、手機電視、IPTV長久以來的技術標準之爭近日將有定論,數字電視產業有望伴隨一系列國家標準的頒布迎來快速發展的春天。
數字電視:地面傳輸融合標準即將公布
在8月18日舉辦的“中國數字電視高峰論壇”上,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司長王效杰證實了業界的猜測:中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融合方案即將公布。“標準公布后將有一年的實施期,在實施期內將把現有的非國標系統地面數字電視的試驗系統全部轉換到國標系統上來,而現在各地開展的地面電視試驗系統多是非國標系統,轉換的工作量非常大。”
“地面無線廣播電視數字化現在剛起步,首先是要按照國家即將頒布的標準來制定全國廣播電視地面無線覆蓋的總體規劃以及技術政策。另外,由于國家頒布的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只是一個傳輸的標準,要實現地面數字電視廣播,還有一系列配套標準規范需要制定。”王效杰說:“事實上,地面數字電視跟有線電視不一樣,地面數字電視面向的一方面是固定接收,比如居民家里的固定接收;一方面是車載移動接收,還有包括廣場電視,統稱大屏幕的固定接收;另外還有樓宇電視,一些公共場所的接收。完善了所有的技術標準規范,才能真正實現地面數字電視的廣播。”
此外,王效杰表示,有線電視數字化推進工作經過前三年的試點,現已進入了全面推廣的新階段。“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不是目的,數字化也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要在數字化了的有線電視網絡上,開發多功能、多業務,真正發揮有線電視網絡天然的寬帶優勢,推進三網融合。”
手機電視:CMMB明年開始試商用
同樣處在標準爭奪戰中的手持移動多媒體(俗稱手機電視)標準的基本政策已經確認,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標準體系——中國移動數字多媒體廣播系統(CMMB)將成為惟一國家標準。
廣播科學研究院電視技術研究所所長楊慶華說,從技術角度看,僅僅依靠移動通信網絡,即3G肯定無法達到正常的手機電視播放效果,國際通行的慣例是采用“廣播式下傳+移動通信回傳”方式予以解決。正在制定的CMMB采用S波段大功率衛星與地面同頻增補網絡相結合的技術體制,實現全國天地一體、全國漫游。傳輸技術則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STiMi技術,該技術標準已經發布。
手機電視在國際上已經有了幾個成熟標準,為什么不采用?王效杰解釋說,標準必須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中國地域廣大,東西部發展不平衡,地形非常復雜,單用一種手段,或者單一照搬國外的標準,無法滿足我國發展移動多媒體廣播的要求。
楊慶華同時公布了手機電視發展時間表:2006年底,完成地面補點試驗網建設,進行系統的試驗。2007年中,完成地面補點示范網建設,開始商用試驗。2008年上半年,啟用衛星系統,形成全國網絡,正式開始運營,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服務。
網絡電視:六項國家標準已確定
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IPTV標準組組長劉多在論壇上透露,從去年開始火爆不已的IPTV(Intenet Protocol Television:網絡電視)已確定了六項國家標準,包括業務需求、業務體系架構、機頂盒技術要求、機頂盒和業務系統接口、業務平臺與內容平臺的接口和業務開展對接入設備的要求。六項標準報批稿已經上交信息產業部,很快將發布,另有11項后續標準正在制定中。
劉多介紹,IPTV標準的制定,國內與國際標準是同步進行,在7月剛結束的日內瓦Focus Group IPTV會議上,首次完成了對于IPTV的國際統一定義:IPTV首先是多媒體業務,包括視頻、語音、文字、圖像等,通過可管理的IP網絡進行傳輸,可提供一定程度的QoS/QoE,具備安全性和可靠性,具備一定體驗質量的服務。
“Focus Group IPTV組織旗下有六個工作組,其中有三個工作組由中國公司的代表帶隊,他們分別來自中國電信、華為和中興。在國際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已形成的102篇核心論文中有35篇來自中國,可以說中國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技術標準也很有說服力。”劉多表示:“我們的思路是基于國內技術的自主創新走出去推動國際標準,希望在明年1月韓國釜山的會議上能夠確定全球標準從而正式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