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域名惡意炒作被叫停
繼“中央一套”、“中央二套”等遭商業搶注之后,“兩會”、“八榮八恥”等政治詞匯也沒能避免被搶注的“厄運”。在國內域名注冊需求急劇增加的同時,非法注冊不良域名,惡意搶注域名等卻擾亂了域名注冊服務秩序。為凈化市場,信產部近日宣布,將從即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半年的規范整頓。
代理商成重點監管
按照計劃,即日起至12月1日前將是各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和域名注冊服務機構自查自糾階段;而從12月中旬開始,信產部將對重點地區進行檢查,并公布檢查情況。信產部的通知明確規定,此次活動監管的重點范圍,一是域名本身,二是負責注冊域名的各地代理商。按照規定,代理商不得采取炒作、欺詐、脅迫等不正當手段推銷域名,更嚴禁代理商假借域名注冊的名義,推廣其他互聯網服務。按照規定,個人不容許注冊企業域名,但代理商往往會采取默許態度,甚至幫助炒家提供營業執照等資料,以順利注冊域名。
通告還要求,各地通信管理局要盡快摸清行政區域內域名注冊機構、注冊代理機構開展域名注冊服務種類、各類域名注冊數量、域名注冊服務方式、不良域名清除過濾機制及執行等情況,并依據域名管理辦法開展對行政區域內域名注冊服務機構的管理,檢查落實行政區域內域名注冊服務機構不良域名清除過濾工作,規范域名注冊服務行為,維護域名注冊服務秩序。
惡意搶注早有定義
據介紹,國內各大域名注冊商目前對于中文域名注冊費的統一報價為每個域名每年280元,后綴是“.CC”的則是每年500元。在注冊之后,一般炒家轉手便是上萬元,而去年Google收購Google.com.cn與Google.cn兩個域名時甚至花費了上百萬美元。
今年3月,CNNIC最新修訂的《域名爭議解決辦法》正式實施。新辦法強調了“先注先得”的國際通行注冊制度,體現了保護廣大域名注冊者權益的大原則,同時對“惡意注冊”的概念有了清晰的界定。注冊域名用于出售將不再屬惡意搶注,注冊者只有向“民事權益所有人的投訴人或競爭對手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該域名,以獲得不正當利益”才能被定義為“惡意注冊”。
相關專家指出,搶注是否違法,首先就要注意區分“搶注”和“惡意搶注”,先注冊,并非就是“惡意搶注”,只有被域名仲裁機構仲裁或者法院進行裁決結果認定“惡意搶注”的情況下,才會受到相應法規制裁。
全球互聯網域名突破1億
互聯網域名之所以頻遭惡意炒作,與相關市場的高速發展密不可分。按照此前的報道,截至本月,全球互聯網注冊域名已經突破1億大關。據介紹,建立網上博客和小型商務網站以及注冊網絡域名的簡便性,是網絡域名飛速增長的主因,其中相當一部分就網站是在過去兩年中新而增。
早在1995年8月,當位于英格蘭西南部一座小城巴斯的Netcraft公司開始對網絡域名進行監控的時候,全球只有1.8萬個網址。到2004年5月,這個數字就達到了5000萬大關,而僅僅30個月過后,該數字就突破了1億大關。Netcraft公司表示,網絡域名增長最快的國家依次為美國、德國、中國、韓國和日本。
業內人士分析,在1996年左右,當企業意識到他們可以利用網絡賺錢之后,網絡開始了“大爆炸”時期。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電腦的價格也在降低,低到很多家庭和學校可以負擔的起,因此網絡也逐漸進入家庭、學校和工作間。再到21世紀初,電腦的價格和建立網頁的復雜性都已不再是問題,電腦用戶不用成為編程高手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網站,所以網站數量的增長日新月異也就不足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