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水環境產業”浮出水面
近兩年,特別是在今年市政府提出“循環經濟”發展戰略之后,與水環境治理、水資源節約及循環利用為核心的“水環境產業”突然“浮出水面”,欲借我市經濟發展模式轉變之際開始“張揚發力”,爭食“水環境產業時代”市場蛋糕。
水環境產業年產值近40億
據市環保局公布的一組數字,按去年200萬元以上環保企業統計,全市環保產業年產值87.85億元,占同期全國環保產值的8.13%。從環保產業八大類看,其中有兩大類為“涉水”產品,即水污染治理設備和水污染在線監測儀器兩大類。兩大類“涉水”產品占全市環保產業產值的44%,即全市水環境產業產值38.65億元。
市水務局節水辦有關專家指出,這一數據僅統計的是與水環境治理相關的設備制造領域,而沒有反映出在“循環經濟”大時代背景下深圳城市水環境的保護治理以及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生產經營體系和新派生的“涉水”領域的產業整體現狀。
比如說工業廢水重復利用率的問題。按循環經濟發展“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原則的要求,工業廢水排放不僅要達到排放環境標準,而且還須符合“減量化”排放,少排放或“零排放”,使工業廢水實現“資源化”,提高廢水重復利用率。據了解,在一些發達國家,工業廢水在排放之前被重復利用達10次以上,法國工業廢水利用率為19次,埃及為30次,而我市目前工業廢水重復利用率與國外相去甚遠,僅為40%至50%左右。
事實上,除工業廢水處理領域外,水環境產業涉及到市政污水排放處理、工業純水、中水利用、河道污染治理、人工濕地、海水淡化與利用、節水器械推廣、洗車技術等諸多產業領域,衍生出一個巨大的新生“水環境產業”群落。
按市水務局透露出的數字,在“十一五”期間,我市僅重點城市排水及水環境治理投資就高達125.4億元,其中,共需建設污水收集處理項目45項,投資約113.5億元;河道清淤疏浚重點項目14項,投資約5.4億元;河底淤泥、污水廠污泥處理處置重點項目7項,投資約6.5億元。
如考慮社會性水環境產業投資項目,深圳“十一五”期間水環境市場則更為誘人!
產業運行的市場機制奠定
現在大家十分看好水環境產業,都將其歸于“朝陽產業”,認為這是一個待開發的“金礦”。
市環保局提供的數據表明,水環境產業是一個利潤十分豐厚的行業。全市去年環保產業利潤為17.6億元,其利潤率為20%。一些被采訪企業表示,我市水環境治理企業利潤率大體也接近這一水平。市節水辦高級工程師鐘鳴說,據他掌握的資料分析,上述盈利水平明顯低估,水環境治理企業利潤率應在30%左右。
在談到我市水環境產業及市場趨于成熟的原因時,曾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從事過多年水處理技術教學科研工作、現任市水務集團深水海納水務公司總工程師的曲祥瑞分析,這主要歸究于我國及深圳一批企業基本掌握了國際最新的水處理膜分離技術的產業應用,使污水成本大幅降低,即使最為復雜的工業廢水處理其成本已降至每噸1至2元,為水環境產業建立提供了一個強大技術支持保障。與此同時,深圳水資源日趨短缺,自來水每噸價格已調整到3元以上,使水環境產業及市場價格信號機制已基本建立,在深圳初步形成了水環境治理及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供需雙方“利益驅動”的市場體系。
賽格日立工業廢水每天循環回用量達6800噸,一年節水可達230萬噸,一年減少污水排放量51萬噸,如加上因減少制蒸汽耗用的燃氣費,一年下來產生的直接和間接效益最少也有1000萬元。如與該公司的母公司賽格集團合并報表的盈利水平相比較,賽格集團今年1至9月份凈利潤僅為55.11萬元,可以說,賽格集團今年盈虧命系于賽格日立1000萬元節水效益。
按超純環保科技公司技術性價比分析,在今天大多數制造業利潤趨于微利的時代,一些制造業利潤率僅2%至3%,只要企業工業廢水日排放超過200噸,進行廢水回用技術改造就比較合算,一次性總投資僅需20萬至30萬元,年節水效益為10萬元,兩至三年就可以收回投資,有的節水收益可能超過全年的凈利潤。
水環境治理技術領先全國
市節水辦高級工程師鐘鳴認為,在我市經濟發展模式從追求速度向“效益深圳”轉化之后,市政府已明確提出將循環經濟作為深圳經濟發展的主導模式,市水務局也將對大戶企業實行計劃定額供用,迫使企業提高廢水使用率,開展污水資源化利用及中水回用工作,為水環境治理及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企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市場機遇。
按今年制定的《深圳市循環經濟發展“十一五”規劃》要求,我市到“十一五”末萬元GDP水耗下降20%。另外,按我市2008年建節水型城市要求,全市工業廢水利用率要達到60%。
市環保協會負責人表示,我市環保及水環境治理企業近400家,水環境處理技術實力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為全市水環境產業“起飛”打下了一個扎實的基礎。這位負責人稱,他與深圳一些環保專家經常受邀參加內地水環境項目的評審,是全國環保專家邀請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在今年高交會期間,深圳先科環保有限公司工程師陸其林對記者說,深圳是與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并列的四個水環境治理企業最為密集的城市之一。深圳環保企業總數是湖北全省環保企業總數的2倍。
新聞快評
“水環境產業”呼喚扶持政策
說起“水環境產業”多少有些新鮮,這個由筆者根據深圳的具體情況提出來的概念,此前很少見。從我國目前產業統計目錄及行業規則術語,類似的產業術語有水務產業、環保產業、水利產業、水工業、給排水行業等經濟行業及產業概念。
筆者為何要提出來這樣一個經濟概念呢?首先是在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之后,深圳市委、市政府將循環經濟作為實現“效益深圳”和“和諧深圳”的主要途徑,以解決深圳社會經濟發展“四個難以為繼”的問題,實現深圳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傳統的“涉水”產業或行業大多為傳統經濟體系下的產業或行業經濟概念,專業性或行業性過強,與現代循環經濟理念相去甚遠,無法詮釋“大時代背景下”社會發展要求。
其次,在國家強調循環經濟的背景下,產生了一批“涉水”產業及商機,大大拓寬傳統的“涉水”產業領域。這需要我們對傳統政府職能部門的管理重新界定,需要政府相關公共政策的支持與扶持。
一般而言,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告訴我們,市場的“事情”還需要市場去解決,但水環境產業卻是個例外,基本上是“市場失靈”的“重災區”,沒有政府“行政之手”推動及公共政策的支持,水環境產業無法順利發展。
由此,筆者有一個看法,循環經濟的發展打破了一些傳統的經濟理念,在循環經濟領域,政府參與必不可少,“該出手時就要出手”,出臺扶持循環經濟的產業政策體系,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張興衍)
相關新聞
水環境產業需破兩大“瓶頸”
“治污”企業面臨融資難題
盡管大家都認為水環境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但是也普遍認為水環境治理企業日子并不好過,工商企業對廢水回用及中水回用積極性不高,市場已處于飽和狀態,有的已將市場重點調整至內地。
超純環保科技公司董事長錢志鋼認為,一些企業不愿花錢投資工業廢水回用、中水處理等項目的原因,主要是廢水回用技術改造一次性投資過大,投資額少則數十萬元,多則數百萬元,加之市場競爭激烈、盈利能力差等原因,盡管節水效益明顯,而對一年利潤僅數十萬到數百萬元利潤的中小企業,一下子就拿出一筆數十萬元投資確實有點力不從心。這里關鍵的問題是要解決工業廢水回用改造的融資問題。
該公司擬借鑒合同能源管理及BOT模式,擬采取自己投資、設計、施工、運行及管理的新模式,在項目運行數年之后,將其水環境處理設施交還給企業,從節水費差價中收回投資及回報。因此,他們在今年高交會尋找風險投資或戰略投資者加盟,解決自身的資金短缺問題。超純環保公司的做法應該值得其他企業借鑒。
水務與環保部門需加強協調
現在水環境治理及水資源綜合利用涉及到市水務及環保兩個部門,環境部門負責污水排放達標工作,而水務部門負責企業用水計劃定額工作、城市污水排放及綜合開發利用。由于管理不統一,難以形成“合力”實現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原則的要求,難以提高工商企業提高廢水重復利用率及中水利用率,實現污水資源化。在一些環節要么形成“權力真空”,要么形成“權力打架”。
在我市確立實施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之后,水環境不只要實現環保排放要求,而且還要實現污水排放“減量化”及污水“資源化”,我們有必要對政府水環境管理職能重新考慮。
有專家認為,從水資源綜合利用來看,水務部門參與污水管理可對工商企業提高廢水及中水回用形成“倒逼機制”,有利于提高工業廢水及中水回用率,有利于水環境產業形成,使水資源循環利用落在實處。但目前工廠污水回用處理技術審批及管理權限仍在環保部門。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加強兩個主管部門的協調迫在眉睫。(張興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