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漢字輸入國家標準明年出臺
繼上月信產部召集了中國移動、多普達、摩托羅拉等移動通訊運營、終端制造商開會,專門就(草案)征求意見后,《每日經濟新聞》昨獲悉,此標準的起草方廣東省信息產業廳于日前召開征求意見會。消息人士透露,國家標準將在2007年出臺,信息產業部有意將以國筆為主導的國產手機輸入法推行為強制標準,標準頒布后給予各廠家一定時間的轉換期,凡是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將無法在市面上流通。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4億多手機用戶,而去年我國手機產量達到3.03億部是全球產量的一半,手機短信發送量也高達3000億條/年。但我國90%以上的手機漢字輸入法均在使用國外技術和專利,而使用國外技術的手機要支付每部1.5元的專利費,中國每年為漢字輸入技術專利支付的外匯高達10億人民幣。 對此,國筆科技董事長、漢字輸入技術國家標準工作組組長高精煉認為,國產手機手機輸入法企業應該在這個利潤豐厚的市場爭取更多的發言權。據其介紹,該公司國筆輸入法技術采用的是中國人習慣用語、用詞語法,其智能化使該技術的拼音輸入法比目前國外同類技術快29%至41%,筆畫輸入法比國外同類技術快40%至51%,音形組合輸入法比國外拼音輸入法快近70%。 高精煉表示,征求意見會上,諾基亞、摩托羅拉等手機生產公司毫不諱言國產輸入法的技術優勢,但對其技術安全性和接口等問題仍心存顧慮。據介紹,輸入法以美國的T9和加拿大的“字源”(eZiText)等標準為主。 高精煉表示,國內的相關企業“不抱團”也是國產手機手機輸入法企業遲遲無法與“洋碼”對抗的主要原因。 另外,手機專用王碼軟件“王碼春雨”16日在京首發,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所主任王立建表示,“王碼春雨”已近日高指標通過信息產業部標準化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