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運即將拉開大幕,而從本月25日開始,火車票預訂已經開始了激烈爭奪。從本報的報道來看,盡管組織者想方設法開通電話訂票并嚴格采取了取票分離制度,火車票仍是一票難求,而代售點仍有余票以高昂的手續費對外銷售,網上也出現了私人轉手現象,百姓的抱怨一如既往。
當然,火車運力供應有限與需求間的巨大落差是火車票被人炒作的深層原因,聯想到春運期間的機票同樣供不應求卻沒有出現人為炒作現象,這其中必有經驗給火車票以借鑒。
眾所周知,買機票需用身份證,一旦售出,就決定了它在消費過程中,緊密與具體的消費者掛鉤,其他消費者不能取代。機票如需再次流通,必須退售給航空公司,恢復“清白”身份重新流入市場,私人之間無法協商價格達成交易。簡而言之,正因為機票極差的流通性斬斷了民間人為炒作的市場,而民航總局嚴格的票價管制又杜絕了航空公司坐地起價的可能。所以,至今機票無人炒作。
火車票恰好相反。首先是火車票供給嚴重緊張。同樣的距離,火車票比機票、長途汽車票的價格都便宜,更何況今年春運還不漲價,因此成為許多人的首選。再者,火車票可以輕松實現代理點與私人、私人和私人相互間的再次交易。如此一來,巨大的贏利沖動給火車票的灰色交易創造了尋租空間。上層管理者固然可以嚴格控制火車票的一級流通遵守既定價格,但無法控制其在隨后的流通領域出現推漲勢頭。盡管電話預訂要求使用身份證,但坐火車并不需要與身份證聯動,實際上還是沒有杜絕火車票的轉手市場。
如果火車票也采取實名制,完全可以擺脫炒作命運。有人擔心,“持身份證坐火車”會手續繁瑣、阻滯客流。實際上,這些技術層面的問題,只要改善電腦設置、增加手持掃描儀器、延長進站時間就可以解決。以深圳為例,按照市交通局公布的數據,春運期間預計鐵路運送旅客241.7萬人次,民航運送旅客120萬人次。實際上節前15天火車長途總運能為68萬人次,深圳需要實名售票的也就是這個數目,算下來平均每天發送旅客約4萬人次,與深圳機場春運最高發送量3.5萬人次相當。由此推算全國其他火車站,任務雖然艱巨但并非不可完成。
坐飛機的手續同樣繁瑣,有辦理登機手續、通過安檢以及登機前掃描登機牌三道程序。鐵路安檢沒有航空業要求高,這些程序還可得到簡化。如果坐火車要以身份證對號入座,管理者只需嚴格監管上車檢票最后一道關,發售火車票完全可以放開,鐵路部門可把精力放在檢票程序上,百姓也可免去了排隊之苦,也不會再對銷售程序發生不信任的詰問。
春運事關民生福利,何妨試試火車票實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