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館”投入產出的背后 3年前,杉杉麾下的14個品牌一舉囊括了4100平方米的“杉杉館”,其宏大的氣勢震撼了當年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 IC2005)。大手筆的運作令業界嘩然,也將“杉杉館”推上了“不歸路”……
在前不久落幕的2007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 IC2007)上,杉杉再次挾旗下品牌包下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的9號館,以“杉杉館”的形式整體亮相。“杉杉館”從試水CH IC至今已走過3個年頭。3年的時間,是杉杉集團董事長鄭永剛為“杉杉館”設定的既定目標,不知是否也應成為“杉杉館”今后在形式上的拐點。
“杉杉館”能否嘗試轉型
步入CH IC2007的“杉杉館”,其展廳布置的大家風范,依舊沿襲著杉杉彰顯行業霸主的氣勢。但其中微妙的變化又獨具匠心———展館主打T臺上的“當家花旦”,已由前兩屆的國際品牌換成了杉杉自主品牌。
杉杉集團總裁鄭學明告訴記者,3年來,杉杉在多品牌、國際化方面更趨成熟,商務化運作的步伐也日漸穩健。從引進到提升,杉杉通過國際品牌的運作不斷托舉自主品牌,實現了品牌延伸。目前,杉杉主導品牌的發展勢頭更加強勁,杉杉SPORT、杉杉女裝的市場空間正在形成。杉杉的戰略性轉變,營造著“品牌+名牌”成就大牌的夢想。
從大舉引進國際品牌,到國際品牌托舉自主品牌,在感受杉杉品牌戰略精髓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其品牌戰略布局在轉型中凸顯深邃。鄭學明認為,品牌經濟是調整產業結構的最好途徑。杉杉通過品牌經濟,奠定了其核心品牌鎖定國際名牌的堅實根基。并準備以此為平臺,實現單邊貿易向雙邊貿易的過渡。
然而,當我們細心揭起杉杉品牌戰略的蓋頭時,又不難發現其中存有隱憂。目前杉杉集團代理、控股、參股及合作的20余個品牌中,市場經營穩健且具高盈利的品牌并不多見。另據了解,從2001年杉杉集團提出“多品牌、國際化”戰略至今,杉杉旗下國際品牌的市場表現依舊有些不盡如人意。
積淀流通渠道訴求
盡管目前杉杉的一些高成長性國際品牌開始盈利,但當我們鎖定杉杉國際品牌整體的市場運營現狀時,不免頓生疑惑———國際大牌的市場策略也需“農村包圍城市”?
對于杉杉國際品牌而言,北京的國貿、燕莎、賽特幾乎難覓蹤影,且不說云集了國際頂尖大牌的王府飯店了。杉杉寧愿每年投入數百萬元在北京的“杉杉館”力推國際品牌,為何不去拓展一下實實在在的北京一線市場?據了解,杉杉每年要為“杉杉館”投入500萬元左右的參展費用,平均每個品牌需要花費四五十萬元。其旗下品牌經理人向記者透露,這筆花銷對于品牌市場的拓展意義不大。由此可見,“杉杉館”對于品牌的市場拓展力度,在實際層面看并非顯而易見。記者認為,這多少使“杉杉館”的3年業績打了些折扣。
市場是檢驗品牌競爭力的重要標準。杉杉要想在“多品牌、國際化”的道路上更趨成功,應更多地關注不同品牌在各自目標市場上的競爭力培育。鄭永剛為杉杉服裝板塊制定的目標是營造LVM H式的多品牌化國際集團。這就要求杉杉不僅要擁有市場拓展魄力,更需關注每一個品牌的市場發展模式與盈利現狀。
業界權威人士認為,品牌的市場定位是對品牌匹配的相應流通渠道的訴求,品牌市場的實體性必須明確,不同檔次、不同區域和不同規模對于每個實體性市場來說不可同日而語。背景資源、社會資源、渠道資源與經營資源的積淀,是錘煉經營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國際品牌展現自身形象和實力不可或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