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莉報道 針對坊間流傳的“李開復將離開Google”,Google中國方面新聞發言人堅決予以否認,并強硬表態:“希望媒體和網民不要相信和傳播這些無聊的謠言。”
傳言中稱“李開復合同5月15日到期,由于沒有續簽合同即將離職”。Google中國新聞發言人用“堅決沒有此事”否認該傳言。該人士還表示:“希望國內媒體能夠有公信力,負責任地進行報道,不要相信和傳播這些無聊的謠言。”同時她還發出呼吁,關于Google和李開復的任何傳言,請媒體在發表之前,務必與Google公關部或其委任的奧美公關進行確認核實,“并以Google公關部發布的信息為準”。
李開復自2005年7月,以和Google雙雙被微軟告上法庭為代價加盟Google的一年多時間里,關于他將“離職”的傳言,從來沒有停止過。李開復本人在公開場合也表示過疑惑,并不對傳言做任何評價。
之前,Google的“三駕馬車”當中,李開復負責技術研發、人員招聘等團隊建設工作,周韶寧主要負責關鍵詞廣告銷售、業務開發、代理商渠道建設等市場營銷工作,而亞太區市場總監王懷南則負責覆蓋全亞洲的營銷工作。后來周、王二人相繼離職,關于李開復將步他們后塵的說法又傳了出來。直到目前為止Google并未宣布接任人選。截至目前,之前周、王二人負責的工作都交由李開復接管。李一人身兼三職。
在上個月Google全球總裁施密特訪華期間,曾專門替李向媒體澄清此事,稱李開復和中國團隊干得非常好,可以打95分。 施密特表示:“李開復先生的工作非常出色,有關他離職的傳聞都是不正確的。”
流言皆因業績不佳
Google2005年在北京設立中國工程研究院,正式進入中國。雖說以“不作惡”的原則在國外贏得了“值得尊敬的企業”的評價,但是中國市場并不買賬。高調進入中國市場之初就遇上了“牌照”事件被媒體曝光,Google沒有獲得信產部的網絡運營牌照。
之后,更是“緋聞”不斷,最近比較嚴重的就包括搜狗輸入法詞庫抄襲事件,“詞庫門”事件被搜狐CEO張朝陽形容成“首個世界知名網絡公司對一個中國民族企業的侵權案”。
詞庫門還未落幕,就在昨日,國內另一分類信息網站酷訊網發言人表態,稱Google中國推出的生活搜索完全模仿酷訊,“Google中國已經淪落為一家‘二流的互聯網企業’。這種做法也違反了它不作惡的原則”。
Google在本土化的道路上走得不太順暢。“目前沒有一款成功的本地化產品。”業內人士評價稱。其主業搜索業務的業績也不盡如人意。從2006年來自市場調查公司艾瑞的報告看,百度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了69%,而Google則由前一年的20%跌到了不足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