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的宗慶后和達能的范易謀之間發生的不堪,很容易讓人想起這句正在流行的歌詞:誰的江山,馬蹄聲狂亂。正所謂菊花漸殘滿地是傷。而這些傷里達能所占的份額相對更多,連帶性的壞消息會接踵而至,這一點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明顯。
一、達能的問題是就這件事而解決這件事,對之后的未來思考得不夠準確、不夠有戰略性。因為宗慶后即使是輸了,還是可以脫身,不用娃哈哈,重建品牌,只要那個核心的渠道尚在,一樣可以做好,并且在這樣一個大的輿論背景下,也許可以就此擺脫此前所有的問題,成立一個真正的屬于他的私營公司。
而達能,即使贏了所謂的官司,也不見得能拿住什么。因為娃哈哈沒有了宗慶后,尤其是沒有了渠道,這個品牌就形同虛設(因為宗慶厚和其獨創的渠道模式幾乎就是關于娃哈哈這個品牌的所有聯想和精神內涵)。更重要的是,達能徹底暴露了投資策略,而這會讓他貼上不受歡迎的惡意投資人的標簽。
二、當然宗慶后和娃哈哈在這個過程中也受到了傷害。娃哈哈的企業聲譽受傷,宗慶后的領導人聲譽也受到貶損,其資產轉移的私心更徹底暴露。當然渠道保證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還會前行,問題是前行中也會對他“另眼相看”。后來達能意識到這一點的嚴重性,在給所有渠道的信中說不管結果如何一定會保障渠道的利益。但渠道畢竟在跟著宗慶后的十幾二十年里,賺到了自己的利益,以他們簡單樸素的情感來判斷,寧可相信宗慶后。
三、當初,達能采取和宗慶后類似的辦法連續獨自召開記者見面會,這是一個極其糟糕的舉動(我們原以為這時會有一個妥協的“聯合聲明”發布呢)。過激的動作只能表明你的不自信。后來聲言要動用的所謂法律手段,只是在非理性的情況下使用了一個理性工具而已,其實是把矛盾更加激化了。一定要把隱忍、大度、寬懷、鎮定、自信、遠見表現出來,以保護自己的投資策略和投資形象。這才像一個世界級企業的作為。
四、這個話題自有其標本意義。一是所有跨國投資公司從今天起重新審視你在中國做生意的策略。二是對中國投資人當然也是一個提醒。無論你和哪家跨國公司合作,要盡可能在法律的框架上讓很多東西更加清晰,懂得給自己做一個保護。三是無論是誰,這都是一個警示:如果你心懷鬼胎,你還是要做好準備,可能有一天會被識破,并為此付出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