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夫”獲賠10萬元 3.15投訴網被判名譽侵權
《每日經濟新聞》昨日從廣東省美容美發化妝品協會獲悉,“白大夫”起訴3.15投訴網一案日前完成一審,法院認定3.15投訴網名譽侵權,判令賠償廣州市澳大生物美容保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10萬元。廣東省美容美發化妝品協會昨日召集國內數家行業協會及廣州部分政府部門,對相關不良網站對企業的欺詐行為進行聲討。 3.15投訴網被判名譽侵權 記者昨日獲悉的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對此案的一審判決顯示,法院認定3.15投訴網此前對于“白大夫”生產商廣州市澳大生物美容保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相關報道名譽侵權,要求被告3.15投訴網運營方廣州三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即日起停止在其網站上刊登不實投訴或投訴報道及其他文稿等全部侵權行為,賠償原告“白大夫”10萬元的經濟損失,并于近期在相關報紙媒體上向原告進行書面賠禮道歉。 據介紹,“白大夫”此前收到來自北京某周刊帶有特殊內容的新聞稿傳真件,稿件中出現了幾位化名的消費者,聲稱使用“白大夫”產品“過敏”。該稿件隨后出現在“315投訴網”的網站上。經營“315投訴網”的廣州市三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此后以第三方姿態出現,多次向廣州澳大生物公司索要廣告費及“合作費”。 網絡欺詐非個例 廣東省美容美發化妝品協會會長馬婭昨日表示,協會在接到廣州澳大生物公司遭遇網絡欺詐的投訴信息后,立即對旗下協會進行了相應調研,獲悉共有多達40家行業企業遭遇過類似的情況,其中包括霸王、法國合生元、惠州何氏等多家行業內已經頗具規模和品牌的企業。 據悉,此次參與聲討的機構包括中華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廣東省工商聯化妝品制造業商會、廣東省美容美發化妝品協會等多家行業協會和商會。馬婭稱,“白大夫”起訴3.15投訴網是行業企業起訴網絡欺詐的第一起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協會呼吁行業企業通過合法維權,聯合抵制非法網站的惡意攻擊。 行業人士稱,很多企業在遭遇網絡欺詐后,因產品本身就存在“難言之隱”,并沒有選擇向協會或其他行政機構反映。馬婭表示,行業企業在應對惡意欺詐前,須加強產品本身的質量管理,才能坦然的面對來自各方面的投訴。 【新聞延伸】 廣州率先嘗試化妝品行業專用投訴平臺 全國化妝品質量管理工作委員會齊秘書長昨日表示,相對于其他行業,化妝品行業企業遭遇的消費投訴特別多,且相應投訴很難得到解決,主要原因是國家對化妝品不良反應的判定仍無非常明確的標準。消協作為綜合性的投訴機構,在處理化妝品投訴時也缺乏非常專業的檢測手段。 據透露,全國化妝品質量管理工作委員會正在醞釀建立專門針對化妝品行業的投訴平臺,以保證消費者的投訴在短時間內得到受理,并將相關產品送到專業機構進行檢測。齊秘書長表示,該工作將以占全國化妝品生產“半壁江山”的廣東作為試點,并隨后向全國范圍進行推廣。宋文明 “315”名稱將被注冊 另據了解,此訴訟中的“主角”3.15投訴網并非工商行政部門的派出機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也未授權其受理消費者投訴,其“315”的名稱對很多企業和消費者形成誤導。消協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國家相關部門正在對“315”名稱申請注冊。屆時,不良機構將不被允許使用“315”名稱接受投訴。
|